楚怀王熊心定都盱眙 项羽弑之郴县

家乡区县: 江苏省盱眙县

熊心(?——公元前205年),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之孙。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立熊心为王,定都盱眙三月,执掌朝政三载,楚兴秦亡,功载史册。
《盱眙县志》记载,楚怀王熊槐客死秦国后,楚亡,其孙熊心在盱眙山区牧羊。项梁抗秦时,为号召天下,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寻找到熊心,立为王,仍叫楚怀王,在盱眙故治圣人山、甘泉山一带建都于盱台(今盱眙)。不久,迁都彭城,项羽尊为义帝。汉元年(公元前205年)十月,项羽迫其徙迁郴县,密令九江王英布弑之。义帝弑之,其女楚皇姑年十四岁,遂自缢。盱眙天台山建义帝祠,旧县署后面建皇姑庙,纪念楚怀王熊心及其女。如今,熊心定都遗址、义帝祠、皇姑庙荡然无存。

熊心定都盱眙 项羽尊为义帝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于大泽乡(安徽西寺坡镇)起事反秦,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九月刘邦沛县起兵,自称沛公。同月,项梁、项羽叔侄斩会稽(浙江绍兴)郡守,起令反秦,项梁自称武信侯。
《项羽本记》记载,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陈胜被秦将章邯击败,死于战场。同年六月,项梁为陈王发丧祭祀后,召集刘邦等各路将领商议反秦大计。谋士范增献策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事首,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为能不复立后也。”项梁采纳了范增建议,于秦二世二年六月,在盱眙山区找到隐匿于荷笠股肱之中,出入于荒山僻谷之地的牧羊人熊心,立为王。为纪念熊槐客死秦国,仍号称楚怀王,定都盱台(今盱眙),建立楚国政权,吹响灭秦号角。
盱眙地处楚国腹地,前有淮河大泽阻断,后有会稽、九江两郡故地,东有陈婴起事的东阳县(今盱眙东阳),民心所向,平安无险。项梁又任命陈婴为上柱国,辅佐楚怀王熊心定都盱眙,政权稳定。
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丧命,楚卒惶恐,纷纷后退。楚怀王熊心为稳定军心,重整旗鼓,挺身而出,承担西楚政治军事重任,果断地将都城从平安无险的盱台迁至前沿阵地彭城(江苏徐州),任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熊心迁都彭城后,项羽为蛊惑人心,遂众所望,春正月,大行分封18诸侯王,自立西楚霸王,佯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即假帝也,犹义父义子之称(见《史籍•义帝》)。此时,熊心已无任何权力,只能是项羽借用的一个棋子,一名傀儡,一位便于统一号令天下的政治工具。

义帝被弑郴县 刘邦数项八罪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后,为了占据彭城,篡夺楚权,便萌发弑义帝之心。汉元年十月,密令帐下五大将之一的九江王英布弑义帝于郴县。楚怀王熊心被弑后,项羽自立为楚王,在盱眙甘泉山建项王城,现有遗址可寻。
义帝被弑时间与地点,《史记》记载多种,现考良如下。《项羽本记》:“汉元年四月,趣(催促)义帝行,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乃阴令衡山、临江王杀之江中。”项羽于汉元年四月,安排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密杀义帝徙郴县途中,由于二王不奉命而耽搁,义帝安全抵达长沙。如果奉命密杀成功,时间为四月,地点为江中。《黥布列传》记:“汉元年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汉元年八月,刘邦定三秦争天下,激起项羽再一次追杀义帝的决心,于是暗令九江王英布弑义帝于迁都郴县途中。如果第二次阴弑成功,时间是八月, 地点为郴县。《秦楚之际月表》记载:“汉元年(公元前205年),徙都江南郴,十月灭义帝。”英布接到项羽密令后,开始追杀义帝,义帝边逃边反击,经过三余月的迂回,义帝护卫惧项羽之势,纷纷逃走,汉元年十月,英布追杀义帝于郴县而弑之。因此,阴杀义帝的时间为十月,地点为郴县。
当然,义帝被弑时间与地点令后人疑窦从生,但是,义帝葬于郴县已成定论。《史记集群》引汉朝末年名家文颕的话:“郴县有义帝陵,多时常祠未绝。”就是说去郴县祭祀楚怀王义帝持续了两汉全历程。
距今2200余年历史的义帝陵,位于湖南郴州,其冢高5.2米,底宽8.5米,陵前立2.35米汉白玉碑,刻“义帝之墓”四字,碑前安放一块1.7米长、0.6米高的汉白玉供桌,四周用麻石砌成九级台阶,阶下竖一对6.4米高大理石华表,上刻“楼头有伴应归鹤,原上无人更牧羊。”
综合《项羽本记》、《汉书•高帝本记》有关记载,项羽弑义帝的主要原因:一是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楚怀王熊心在灭秦战役中,安排项羽、刘邦入关攻秦,并谕:“分封击按先约,先入关者王之。”而刘邦先入关立于王,项羽报义帝废弃先约,义帝不从,项恨之,便萌发弑义帝之心。二是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后,既想占据彭城,执掌朝政,又不肯挟义帝以令诸侯,更惧怕义帝被他人利用,加剧弑义帝的决心。三是楚怀王熊心在灭秦战役中,果断安排一为救赵,二为攻秦。秦亡后,义帝权势越来越大,项羽恐义帝强大后,篡位难,弑之更难,必须早决后患。四是项羽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迫义帝迁都长沙郴县。郴县为“边远之邑”,地处楚国南疆五岭北麓,湘江上游,楚人称之为“菻”,意为长满青蒿的地方。义帝不从,仍居彭城。义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还都彭城,见义帝未迁,遣责义帝,并派兵威迫义帝再一次迁都郴县。义帝无奈,出城就道,群臣怨声载道,未肯速徙。项羽大怒,暗令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击杀义帝于迁徙郴县途中。
汉王刘邦闻义帝被项羽弑之,袒而大哭,令三军遂为义帝发丧,缟素三日,发檄文布告全国项羽十大罪状,其中八状与楚怀王有关。一是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关者王之,项羽负约;二是项羽假托怀王之命杀卿子冠军(宋义)而自尊上将军;三是项羽救赵,当还报,而擅动诸侯兵入关;四是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掠秦财物,火三月不灭;五是项羽入秦杀秦降王——子婴;六是项羽尊义帝却彭城而自居;七是项羽阴弑义帝;八是为政不平,王约不释,天下不容,大按敖道。(见《史记•高祖本记》)
由于项羽弑义帝而大逆无道,激起刘邦君臣愤恨,便祭起进攻项羽大旗,吹响灭项决战号角,速发关内三军,击楚杀义帝者。汉王指挥各路诸侯56万大军,杀奔彭城,讨伐项羽,揭开三年楚汉之争的序幕。公元前202年初,东城四面楚歌,项羽乌江自刎,年30岁。刘邦灭项,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熊心执政三载 灭秦功绩传世

楚怀王熊心自义帝元年六月执朝三载,在灭秦大业上,以弱敌强,耗时短暂,决胜千里,秦亡楚兴,历史奇迹,载入史册。
一、睿智超人,指挥灭秦。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大帅新丧。大败之后一个月内,熊心不图安逸,迁都彭城,稳定军心,收拢将士,誓师出击,指挥攻秦,其超人的睿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灭秦奠定良好基础。
二、任人唯贤,宽厚容人。《项羽本记》载,熊心选派项羽出征时,任命文韬武略的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任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陈胜时老将吕青任令伊,其子吕臣任司徒,北进救赵。安排刘邦攻秦时,命“灭秦应以宽厚之心拯秦人于水深火热,切勿滥杀无辜。”从而,激活斗志,振兴军威,感化秦军,为灭秦提供必要条件。
三、运筹帷幄,三箭齐发。《魏豹彭越列传》曰:“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韩信卢绾列传》称:“项梁败死定陶,(韩王)成奔怀王。”在攻秦的关键时刻,楚怀王联盟魏豹、韩成两地反秦军队,袭扰牵制秦军,消耗秦军力量,为灭秦大业提供有力帮助,其一箭也。秦军章邯破项梁军后,渡河击赵。熊心将救赵作为灭秦的焦点,亲自带领刚强大俦的项羽军队救赵,最终大破秦将章邯,给予秦军毁灭性打击,为刘邦灭秦扫除障碍,其二箭也。熊心选派刚猛不拔的刘邦率弱旅攻秦,并谕先入关者王也。从而,激起项羽、刘邦的斗志,振兴军威,其三箭也。三箭齐发,加速灭秦进程,为灭秦作出重要保证。
四、决胜千里,婴降秦亡。据《义帝记事》载,熊心指挥刘邦灭秦时,在战术上,迂回作战,声东击西;在战略上,保存实力,消耗秦军,最终一举歼灭秦军。义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刘邦入咸阳,平秦。”秦王子婴降楚,秦朝灭亡。
苏轼赞熊心功绩曰:“吾堂论义帝,天大之贤主也,独遗沛公入关,不遗项羽,识卿子冠军(宋义)于稠入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事乎。”《木锺集》曰:义帝“有帝王之英略。”清人洪良品感慨熊心沿袭熊槐谥号“怀王”,灭秦复楚,一雪前耻的壮举,作《楚怀王墓》:沱水弯环啮墓门,峣关归魂夕阳昏。当年已雪商於恨,三户亡秦尚有孙。
楚怀王熊心在盱眙建都三月,执朝三载,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在皇室舞台上,遣诸侯用兵如神,武矣;善朝政唯才重用,贤矣;令沛公先攻秦军,智矣;兴楚国厚待降臣,仁矣;灭秦王复仇先祖,孝矣。位虽三载,统领三军,演奏出一曲威武雄壮的灭秦凯歌,功亦伟烈,永垂青史。

西陵(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