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张面的“老家”义乌市佛堂镇,街道两侧大大小小的面馆不少,高高挂起的牌子上,“佛堂特色———千张面”显得很抢眼。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位于向阳路的兴华面馆。据说兴华面馆是镇上开得最久、生意最红火的店之一。果然,午饭时间门口还排起了队,人气很旺。
“老板娘,三根面。”
“好的。”
熟客点单简单明了。看一看店里的招牌,千张面小碗5元,中碗6元,价格不贵。店里的熟客说,之前店里招牌挂的不是小碗中碗,而是三根面、四根面。食客根据肚量,面条酌情增加或减少,这样既能吃饱又不会浪费。第一次光顾的人,老板娘还会给点建议,绝不让客人多点。
客人下单后,拉面师傅动手了。“哐、哐、哐……”只需三四下,师傅手中原本粗长的面团就被拉成了面条。锅中水已开,但师傅并没有急着把拉面往里扔,而是把事先切好的长条土千张放入锅中,煮一两分钟后,面条才下锅。不出几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千张面就上桌了。
千张面的汤色与清水无异,千张、面条、肉丝、酸脆榨菜丝、香葱,清爽宜人。根据个人口味,加上店家秘制的辣椒酱或是醋,味道鲜美。面和千张都很有嚼头,汤汁清爽不油腻,鲜味十足,喝一口满口留香。
二十多年老面馆
三代人苦心经营
“我们面馆开了10多年了,要是算上之前婆婆开的时间,有20多年了。”说这话的是兴华面馆老板娘杨锦芳,现在这家面馆由她和丈夫周兴华以及女儿等人一块经营。店面不大,桌子不多,却是一面招牌。
杨锦芳说,最早婆婆在镇上开千张拉面店时,价格便宜,真材实料,很多赶集的人都来吃面,还会给店里提建议,帮忙寻找好吃的千张,于是千张面味道越来越好。
2000年左右,杨锦芳一家接手了面馆。每天凌晨3点半,周兴华就起床张罗,要买新鲜的配菜,还要揉面。早前和面、揉面、切面都人工操作,一个早上忙个不停。现在虽然有了机器,但除了和面,其他步骤老周仍然坚持亲自动手。用老周的话说,很多人认的就是这个手工味道。拉面的面不能做好备着,一般凌晨准备早饭的量,上午准备中餐,下午准备晚餐,这样才能保证面团新鲜有韧劲。
生意好的时候,面馆一天能卖五六百碗面。如今,周家的千张面已经有了第三代传人,女儿周丽娟掌管了小店,她的拉面技术丝毫不输给父辈。
做面四口诀
口味手中握
佛堂千张面的做法大同小异,但各家味道略有差异。汤清、面香、调料讲究,算得上是兴华面馆的特色。做这千张面还有诀窍:“面坯必须扭捏透,用油荤素要讲究;千张面在锅中煮,清汤调料碗中泡。”
“面坯必须扭捏透”就是要选用上等面粉,根据天气冷热,适量适时加水拌和,反复扭捏韧、透后,搓成面条坯备用。“用油荤素要讲究”,必须选用鲜猪肉,取皮下肥肉,熬制熟猪油,其中部分熟猪油加适量红辣椒籽煎熬,供喜辣顾客食用。然后炒腌雪菜、肉丝作为面的配料。“千张面在锅中煮”,必须取厚度不超过2毫米的千张数片,切成宽约1厘米的千张条下沸锅,再将拉面下锅煮。“清汤调料碗中泡”是千张与面在锅中煮时,碗内放入熟猪油、葱、姜、味精等调料,用热开水冲泡成半碗汤;待锅中面熟,捞出盛入碗中,然后加盖咸菜或肉丝。
周丽娟说,要做出好吃的面,就得不断实践,做面也是件挺辛苦的事。“以前奶奶手上关节突出,那都是做面做的。”说这话时,她摸了摸自己的手。
【千张】
日夜颠倒熬寒暑
后继无人今关张
佛堂千张面好吃,千张当然功不可没。我们找到了佛堂镇毛陈村做千张的龚辉兰夫妇,据说镇子上几家有名的面馆用的都是他这的千张,逢年过节村里人也都来定做。近几年,龚师傅只做熟人生意,这千张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在村里随便一问,大伙都能指出龚师傅家。他的家门口总是晒着长长的做千张的白布,很容易找到。
龚辉兰家三代都是做千张的,从十几岁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做千张。龚辉兰与老伴王凤仙做千张、卖千张已经30多年,他们的千张香而嫩滑,且放置一段时间不容易变黄。
老两口的小作坊就在家中,环境有点简陋,器具用了都有些年头,那张制作千张的台子是用石头按老机器的样子打造的,古色古香……
做千张的步骤并不复杂,却是纯手工活,窍门全在心中。而且做千张的时间比较特别———从晚上9点多钟开始,做到第二天早上,原因很简单,千张要新鲜。特别是夏天,千张必须当天做当天吃,放久了就会有酸味,夏天做好之后一大早就给面馆送去。所以两口子基本上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
“今天是最后一天做,明天开始不做了。”昨天,龚辉兰做好最后一批千张,这样说道。龚辉兰和王凤仙都快70岁了,做千张这活日夜颠倒,夏天房间里都是蒸气,特别热。这两年,老两口一天最多做19袋(约2.5公斤一袋),做多了吃不消。“这消息还没和面馆的人说,怕他们不让歇,不过真的是做不动了。”龚辉兰有点不舍,但也很无奈。做千张不难,但要肯吃苦能坚持,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学,这份手艺后继无人了。
后记
龚辉兰的千张作坊关张后,其他的千张作坊怕是要多做一些了,因为佛堂千张面还要继续做下去。只是这份纯手艺只能靠人手相传,若一直没人愿意学,正宗的佛堂千张怕是越来越少,那么还能有正宗的千张面吗?
坚守着这些手工技艺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正如兴华面馆的周丽娟所说,当别人都想着在面里加什么美味、变什么花样时,佛堂千张面反而是减少了不必要的调料,简单清爽正是它的魅力。传承这门手艺或许也是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花样,只需静下心来,坚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