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

家乡区县: 潍坊市奎文区

潍县萝卜,又称潍坊萝卜,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俗称高脚青或潍县青萝卜,因原产于山东潍县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浓郁独特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特优地方品种。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之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潍县萝卜的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的《潍县志》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主要产地白浪河及虞河两岸,地处平原,土壤多为轻粘壤土,保肥保水性好,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土壤钾含量达150ppm左右。据科学研究证明,钾对于萝卜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特殊作用。[2] 潍县萝卜过去主要在潍坊市郊区以小菜园零星种植,虽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由于是自产自销,不成规模,所以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潍坊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使潍县萝卜产业发展迅速。1999年潍城、奎文、寒亭三大主产区种植面积不足200k㎡,到2007年达到2000k㎡,总产量9万吨以上。其中秋茬1333k㎡,总产量6万吨左右,主要供应冬季和早春市场;早春小拱棚和冬季日光温室栽培666k㎡,主要供应晚春和夏、冬季鲜萝卜市场。

清朝著名文人郑板桥曾在潍县任县令七年,留下了很多动人传说,其中一个就跟潍县萝卜有关。郑板桥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从不受贿,也不给上级送礼。可那时候,知州、知府、道台、巡抚以及钦差大臣们,却经常以巡查为名,到各地搜刮民脂民膏。

有一年,朝廷派了一个钦差大臣到山东巡查,这位钦差姓娄,贪婪成性。为了让郑板桥给他送礼,他封了一百两银子礼金,让人给郑板桥送去。按照当时官场习惯,上级给下级送礼,不收则为失礼,收了就必须还礼,且还礼须还十倍以上。

银子送到潍县衙门后,郑板桥心知肚明,礼金不收是不行的,如果收下,便是鱼儿上钩,自己不贪赃,不枉法,哪里弄一千两银子还礼啊。

没过几天,娄钦差来到潍县,郑板桥便命四个衙役将一个大食盒用红缎子扎好,给钦差大人送去了。钦差一见送来了大食盒,沉甸甸的,心想白银决不会少于一千两,乐的嘴都合不上了。他兴高采烈地解开红缎子,打开食盒一看,气得七窍生烟,原来食盒里装的不是银子而是一个个大萝卜,上面有信笺一张,写着四句诗:

东北人参凤阳梨,

难及潍县萝卜皮。

今日厚礼送钦差,

能驱魔道兼顺气.

超级米粒(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