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折出精彩之花纸夹

家乡区县: 北关区

你见过花纸夹吗?你能想象出一个上下8层,由255个纸斗、5种颜色组成的巨型花纸夹的精美吗?带着和大家一样的好奇心,5月18日,记者探访了我市民间绝活儿花纸夹的传承人付俊荣。 付俊荣今年67岁,家住北关区红旗南社区,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自幼酷爱折纸艺术,2003年退休后,抱着抢救文化遗产的想法,潜心钻研起了花纸夹。花纸夹,又称古样夹,最初是妇女用来存放鞋样、绣花样的,是一种民间传统折纸艺术。付俊荣在古样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百余种花型和图案,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折纸艺术重放光彩。

“开始制作花纸夹,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付俊荣说,上中学时,他曾跟家人学过折纸,并得到姐姐送的一个古样夹,但因种种原因,一下搁置了几十年。当他退休后决心研究花纸夹时,才发现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翻抽屉时惊奇地发现了姐姐当年送的古样夹,虽然已是破烂不堪,但却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从同事家中找到一个老式的水泥袋,比葫芦画瓢,开始了花纸夹的制作。有了模型,再凭借记忆中的影子,经过几番拆卸,付俊荣终于做成了一个小花纸夹,但这并没有让付俊荣感到满足。“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样夹花型太单一了,能不能折出新花型呢?”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然而,10天过去了,20天过去了,30天过去了……他的尝试始终没有成功。“当时,我很苦恼,但仍不死心,终于在一天晚上突然有了灵感,折出了新花型的雏形。”付俊荣说。紧接着,他连续奋战几个昼夜,一个上下5层、造型精美的新型花纸夹诞生了。付俊荣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让家人欣赏,并随手写下两行字:千年纸夹老模样、今朝旧貌换新颜。

第一个新花型诞生后,付俊荣的创作灵感一发不可收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他的折纸技巧越来越成熟,第二个新花型、第三个新花型……如今,他已创作出两大类、17个品种共70多幅作品。自2008年以来,他又依托重大题材,精心创作出《北京奥运》、《祖国万岁》、《文字之家》、《上海世博》等巨型花纸夹,其中最大的上下8层,由255个大小不一的纸斗和245个纸夹组成,重达5公斤,用纸约40平方米,仅折叠工序就需要折11238次之多。“有时候赶工期,折着折着就到深夜了,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付俊荣说。

如此精美的花纸夹究竟蕴涵着怎样的民间技艺呢?付俊荣告诉记者,创作花纸夹最重要的是构思,选题确定后,要认真构思其花型、结构、颜色搭配等,显示出作品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如《上海世博》设计为两个部分,主题分别为“2010”和“上海”,均为艺术字样,底色为天蓝色。“2010”字样设计为黄色、黑色、白色,寓意3种不同肤色的人种相聚世博会;“上海”字样设计为大红色,寓意着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激动、兴奋。整个花纸夹共用了5种颜色的纸,寓意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共迎盛会。付俊荣拿起一张纸边折边对记者说:“要想保证花型好看,需要‘三劲儿’,那就是心劲儿、眼劲儿、手劲儿,心要细,计算好纸的尺寸,眼睛要好使,手上要有力道。”

“千年纸夹濒失传,抢救之年献技艺;呕心沥血苦创作,继承传承我心愿。”这是记者在付俊荣老人作品记录本上看到的话,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花纸夹的执著追求和不变情怀。

哈喽kiti(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