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仔,即陶罐,与沙县炖罐相比大小相差无几。壶仔饭是壶仔制作成的饭。壶仔饭和马加羹是泉州晋江的一个沿海小镇深沪最负盛名的两种小吃之一。
粗略做法是:把肉、蛋、香菇、海蛎干、虾米等配料与饭装在陶罐中蒸。壶仔饭亦是用糯米做成,跟泉州的烧肉棕有点像,只是做法及香味不一样罢了吃时可直接端着壶仔吃,也可倒到碗里,洒上香葱、花生,食之油而不腻,别有一番滋味。
制作大骨汤是关键
首先,将几十斤糯米放入大铁锅中,倒入适量的酱油、菜油和葱头油开始翻炒。翻炒时,只能用微火,翻炒五六分钟后关火。
将少量的三层肉、香菇和虾米铺在陶罐底部,然后将炒好的糯米装进去,接下来是一个关键步骤,往配好料的陶罐中加入适量大骨汤,大骨汤要花一晚上才能熬好,放汤时量要特别注意,放得多了,蒸出来的饭容易过烂,放少了,蒸出来可能不熟。
加入大骨汤后,壶仔饭就大致成型了。最后,将一罐罐壶仔饭放到托盘上,将托盘放入电蒸笼里,高温蒸一个小时后,热腾腾的壶仔饭就出笼了。
品尝香气扑鼻油而不腻
将陶罐里的饭倒入一个小碗,在上面撒上香葱、花生,再淋上一勺卤肉汁,一碗香气扑鼻的壶仔饭就可以上桌了。舀上一勺饭放入口中,口感油而不腻,再配上一碗马鲛羹,壶仔饭的爽滑更加入味,真是好吃得不得了。壶仔饭一定要用糯米煮,煮好后五六个小时口感都不会有变化。
流传走出深沪传遍全国
壶仔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但具体的由来已鲜有人说得清。相传深沪有一位渔民,他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在海上能吃得饱,就用糯米做成饭团让孩子带上船吃。后来这名讨海人不再出海,又惦念在船上吃过的这道食物,于是仔细研究,这才有了后来的壶仔饭。
随着不少深沪人外出开餐馆、卖壶仔饭,这道美食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闽南的一道特色小吃。如今深沪人将店开到了北京、上海,生意都很好,壶仔饭深受当地人喜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