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图书馆

家乡区县: 陕西省洛南县

创建于1909年9月的陕西省图书馆是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省图最初名为陕西图书馆,附设于西安梁府街的学务公所内。1915年迁至当时的闹区之一—南院门,1927年更名为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1931年7月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创建于1909年9月的陕西省图书馆是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省图最初名为陕西图书馆,附设于西安梁府街的学务公所内。1915年迁至当时的闹区之一—南院门,1927年更名为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1931年7月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位于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

事业发展编辑世纪之交,一个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个,予计可藏书400万册的现代图书馆大楼在西安市南郊文化区拔地而起。并于2001年4月投入使用。新建陕西省图书馆与国际展览中心和会展中心相邻,并与陕西省信息中心遥相呼应,其庄重典雅的外部造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极具综合性的内部设施,使其成为陕西省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和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馆外读者可通过因特网访问陕西省图书馆网页。这将是陕西省图书馆跨越时代发展的新纪元的开始。

陕西省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在21世纪的建设目标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信息为依托,改造原有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作为实现21世纪新目标的手段。并对资源建设重点、人力资源配置和工作组织机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信息服务目标,也将围绕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发展规划。

首先,陕西省图书馆在深化传统收集保存文献职能的基础上,不再仅仅作为印刷文献采集、整理、出借的服务结构,同时将担负起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指导使用的职能,并直接参与部分数字化信息的转化与生产;图书馆为公众提供的检索服务和原始信息内容(包括音频、视频信息),提供高质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包括网络资源)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多地满足公众对文化科学知识信息的需求;在原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还将为公众适应信息社会生存而提供各种实践环境和学习新知识的条件;图书馆将在网上建立可供个人直接交流的信息平台,这些信息平台,不仅作为文化传播、信息集散、知识交流的枢纽,也是图书馆了解公众信息服务需求倾向的窗口和渠道。通过上述职能的深化与拓展,使陕西省图书馆成为民众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场所和社会人才培育、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成为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传播与创新的枢纽,同时也是陕西乃至西北地方文献(地方历史、行政资料)收集、存储、研究、利用的中心。陕西省图书馆将充分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在地区图书馆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中起骨干作用,积极承担为地区领导机关,为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与研究性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为本地区最受欢迎的社会文化机构和具有竞争力的信息网站。不仅使自身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计算机网络社会的发展要求,充分满足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并能在指导基层图书馆业务、带动全省公共、高校、专业图书馆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陕西科技进步,实现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做出有益的贡献。

紫金琉璃(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