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时期是民国时期。到了民国初年,特别是抗战时期,镇远作为抗日大后方,大批达官贵人、军队、难民进入镇远,带来了各地的菜肴文化,川帮、淮扬帮、闽帮、鲁帮、粤帮等各种菜制作技术人员在镇远汇集。镇远菜在广泛吸收各地菜肴的基础上,自成一体进入成熟期,不同门派的厨师也自成一派,出现了著名的李(正涛)派、陈(新长)派、刘派等多种烹饪流派。不同流派的竞争,带来了镇远菜的空前繁荣,他们以各自的特长淋漓尽致地体现着镇远菜的特色。这期间,镇远餐饮业也有所发展,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镇各业商业务员概况》资料记载:全县面馆业有16家,年营业额7000元(银元);肉店20家,年营业额8.45万元(银元)。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镇远黔公路通车,县城地处公路干线,是黔东南商品集散地,外地商旅汇集,饮食、旅店不断发展,次年,饮食发展到20家,旅栈业54家。据《镇远县志》载,抗战时期,县城餐馆32家,从业人员32人;旅栈47家,从业人员47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统计,全县有专营屠户37户。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300家,从业人员300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