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日本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有160多万大阪市民走进各个投票所,参加了一项市民公决投票:你是赞成设立“大阪都”,还是反对设立“大阪都”?投票结果显示,反对票为70万5585票,支持票为69万4844票,两者相差仅1万票。这意味着,“大阪府”设立计划破产。
主导这一大阪都设立计划的是大阪市长桥下彻,面对这一公决结果,他表示了对于政治的深深失望,他明言改革好难。他说,一个政治家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多数市民的支持,是失败的。因此,他表示,到12月的大阪市长任期结束,自己不会参加新一轮的竞选,会从政界彻底引退。他说:“我从此将于政治无缘。”
日本搞行政改革为何也这么难?
桥下彻是何许人,他为何要推进“大阪都”计划?1969年出生的桥下市长,今年才45岁。他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长期从事律师工作。后因出演电视节目而成名。2008年,他参加大阪府知事竞选,竟一举当选。成为大阪府知事(相当于上海市长,且市长上面没有书记)后,桥下发现,大阪府财政已经出现10年的连续赤字,财政几乎处于崩溃状态。于是桥下实施了大胆的改革,冲破重重阻力关闭和或出售了一大批大阪府出资的机构和美术馆、资料馆等馆舍,并在一年后“扭亏为盈”。但是桥下很快发现,大阪府下设立大阪市,这种双重的行政架构,导致了财政的重大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市民的税赋。他在街头游说时说的一句最通俗易懂的话就是:“大阪府设一个府立图书馆,大阪市也设立一个市立图书馆,两家相距就没多远,为什么不合并为一家,既可以集约图书资源,又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因此,桥下开始推进大阪府和大阪市合并为“大阪都”的计划。根据他的构想,目前大阪府和大阪市设立的30余个市和区的行政机构,可以合并为“东西南北中央”五个大区,削减20多个行政机构,一年可以减少3万多亿日元(约1578亿人民币)的财政支出,这笔节约的支出可用于提高市民的福利和城市建设。
但是,桥下的这一构想遭到了当时的大阪市长的反对。大阪市议会议员和下面的20多个区级行政机关也不愿意被兼并削权,因此掀起了抵抗运动。于是桥下做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了一个地方政党“大阪维新会”,集合志同道合者组建成近卫军,向各地渗透自己的主张与势力。二是在大阪市长换届选举时,他辞去大阪府知事,屈身去参加大阪市长的竞选,以便击破大阪市这一个堡垒。他居然也成功了。2011年,他当选为大阪市长。
但是,桥下与维新会一直无法搞定大阪市议会。于是,桥下彻想出了一个办法:实行市民公决投票。
但是,大阪市议会的各个政党为了保住“大阪市”和自己的议员资格,以“府市合并将大大降低大阪市民福 利”为理由,鼓动市民起来抵制和反对。这一理由得到了大阪市许多老年市民的积极回应。
而桥下市长为了获得更多市民的支持,也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公决失败,我将从政界引退!
结果在17日深夜诞生:仅1万票之差,桥下惨败!
宣布引退的不仅是桥下,还有日本维新会主席江田,他也会见记者,认为自己未能辅助桥下取得公决的胜利痛感自己的责任,因此也表示引咎辞职。
一夜过去,维新会一下子失去两位最核心的领导人,这个政党开始陷入混乱。
桥下创立的“大阪维新会”后来由地方政党改为全国政党,并在几次的大选中连连获胜,目前是日本第三大政党,在日本政坛举足轻重。桥下为了实现自己的“大阪都”梦想,坚持只做大阪市长,而不参加国会议员竞选。因此,他目前只担任维新会的最高顾问。桥下是安倍首相的好友,两人的某种改革志向相同,因此在大阪都设立问题上,安倍本人和首相官邸倾向于支持。但是,安倍自己领导的联合执政党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表示反对,因为根据大阪地区的情况,如果实现大阪府和大阪市合并的话,自民党和公明党都将会在议会中失去第一、第二大党的地位,也因此失去在大阪的地盘。这也导致安倍首相不敢公开站出来支持桥下的大阪都设立计划。
日本搞行政改革为何也这么难?
安倍自己还有一个算盘,原计划要借助维新会的力量,在明年的国会中完成修改宪法的工作。因为宪法规定,修改宪法必须获得国会议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而安倍领导的联合执政党虽然在众议院已经控制了三分之二的议席,但是在参议院却还只是过半数,因此必须借助其他政党的支持。桥下领导的维新会支持安倍的修宪行动,因此成了安倍最为期待的联合对象。但是,这一次的大阪都计划的失败,将使得维新会陷入分裂和无力化状态,在明年的参议院大选中,维新会将很难保持住现有的议席,这将给安倍的修宪计划带来很大的悬念。同时也随着维新会力量的削弱和分散,日本在野党将会掀起一场政界重组运动,令未来的日本政局充满变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