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铜溪镇概况
一、铜溪的基本镇情
铜溪地处合川城区西郊,距主城区17公里;镇域东南与本市的南办处接壤,北与渭沱镇、合办处隔江相望,西与铜梁县的安居镇、白羊镇、水口镇毗邻。全镇幅员面积85.36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居委会、91个农业合作社、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27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9人,农业人口38986人),耕地面积32013亩(其中田21081亩,土10932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82亩。
建制历史悠久。铜溪镇原名铜期场,铜期北宋乾德三年(965)设镇,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元代改铜期为铜溪。民国30年(1941年)7月改称铜溪乡,1958年9月改称铜溪公社,1985年2月改称铜溪镇。2001年6月将原皂角镇、九岭乡整体并入铜溪镇。
区位优势突出。境内省道(204线)临祈公路上接国道319线通往四川省遂宁、成都等地,下连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穿境而过,遂渝铁路和武合高速公路横贯东北,涪江及小安溪在辖区内有水运航道28.5公里,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渭沱水力发电厂建在境内,境内村级公路通车里程90.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社社通公路,水陆交通发达。
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涪江、小安溪环抱,总长28.5公里,有小二型水库9座,塘堰331口,电灌站21处,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基本能够满足全镇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需要。农业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料等,蚕桑、粉葛生产发达,并且特产使君子、棕片,是闻名遐迩的使君子、白山羊之镇。镇属工业主要是加工工业,有粮油加工、酿造、屠宰、丝织、葛根面、家具、铸造、蚕种场等。境内气候温和,地貌浅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是我市重要的蔬菜和特色产品基地。
经济快速发展。在合川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溪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发展。2008年上半年,全镇实现财政预算9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1万元,同比增长20.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64元,同比增长13%。
农业特色突出。一是围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娱乐农家”的工作思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植发展平安山莲藕种植和垂钓观光业;推进占地2000亩的鞍子盆景生态园、占地400亩的马漕沟农家乐和占地100亩的马子塘休闲垂钓农家乐建设。力争3—5年内,休闲观光农业初具规模,面积达到3000亩,建成生态盆景园、休闲垂钓园和农家乐三大主体,年接待能力达到3万人次以上。二是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美蛙、特种兔、名优特水产等养殖业,培植蚕桑、无公害蔬菜等种植业,力争到2011年蚕桑发种达到1万张,无公害蔬菜种植达到1万亩,水产养殖达到3000亩。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地膜覆盖等增产新技术,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2007年,已经完成机插秧2500亩、机收7000亩。到2011年,力争机插机收达到70%以上,农业生产良种率达90%以上,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我镇立足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按照“蔬菜兴镇,供给城区”的目标,将沿江的漕坝、檀木等6个村规划为无公害蔬菜基地村,采取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原则,建成了“榨菜走廊、西红柿村、大葱社”等独具合川特色的5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并且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产品基地认证。
工业态势良好。全镇有工业企业11家,企业从业人员达548人。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初步形成形成以涪宇机械加工厂为重点,临祈路为依托的铸造产业带发展雏形;形成以继云绿色食品厂为龙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食品业发展基础,2008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时积极储备招商项目,落实“以商招商”措施,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主动出击、抓住机遇,为企业落户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目前正与将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后年产值近亿元的明光废旧塑料加工厂就落户我镇进行磋商。
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明显。以鞍子生态园建设为抓手,今年上半年实现土地流转近500亩,加快了规模化经营;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联系中介公司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今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1万人,全面完成了农民务工收入9000万的年度目标。
二、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重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1235”发展思路和我镇“产业富民、工业起步、城建提速、安全稳定”工作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狠抓经济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重点解决好“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通过“保供给,突出抓好“三农”工作;促增收,狠抓工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强基础,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办实事,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保平安,狠抓信访稳定工作”五条工作措施,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1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力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6亿元,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达到2.1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990万元,年均增长12%,农业总产值达到8400万元,年均增长10%,多经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