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糍粑

家乡区县: 湖南省新化县

新化糍粑--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新化水车糍粑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湖南娄底的一味特色美食!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逢春节来临,农历腊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据乡土志书记载:“糯米饭就石槽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满月。大者直径1尺5,寻常者约4寸许,3至8分厚不等。”

或许不少人都有着儿时的回忆,约莫记得是糯米晒干了,洗净了,放进木甑,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两个人提了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两条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
这打糍粑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有讲究,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这倒是有不少技巧。
打糍粑之“快”。
两个人围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棍子和米粘在一起。
打糍粑之“准”。
准头要足,两根木棍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
打糍粑之“稳”。
还有就是手要稳。这个稳说的是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不能前面噼里啪啦赛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软绵绵的跟不上趟,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
打糍粑之“狠”。
狠不用说,当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如此这般,村里的劳力们出一身汗,那糯米早已经被打成了一个粘乎乎的团。这时候,将糯米团分成差不多大小,或者塞进刻花的木模,那美味的糍粑就慢慢成形了。
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从木模里拿出来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转上几个圈,圆圆地落在晒席上,再盖上被单,温度降下来后就好了。做糍粑很讲究,手粘蜂蜡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做得光滑,美观。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农家人大方。

我为家乡代言——家乡特产微营销专题页面:http://www.wutongzi.com/a/244108.html

能力秀网址:http://www.wm23.cn/qingsen

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56656036.html

朱美玲(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