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技艺:不一样的焰火——打铁花

家乡区县: 重庆市荣昌县

漆黑的夜幕下,将刚刚出炉的炽热铁液迅速地击向天空,顿时,铁花四溅,一幅幅富有吉祥意味的“天女散花”、“鸿运当头”等绚烂夺目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我县远觉镇“打铁花”的传统民间艺术。 每年正月十五,王迁贵都要表演“打铁花”,全县约有2万多人聚集到远觉镇,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那么,“打铁花”有哪些秘诀呢?昨日,记者走进我县远觉镇蔡家坪村一社54岁的打铁花传承人王迁贵家,探寻他“打铁花”的故事。

学艺:10岁“触电”,铁花一打40年

“打铁还需自身硬,可打铁花这门技艺可全靠技术。”王迁贵介绍,他10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因为从小看着父亲“打铁花”,帮着父亲打打下手,耳濡目染之下,他很也就学会了打铁花的技艺。

“记得第一次打铁花的时候,‘花朵’打得不是很多,但还是成功了。”王迁贵回忆,当时就是按照父亲教的方法进行,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后来就跟随着父亲四处表演,到他这代已经是第三代人了。

“打铁花最怕的是打不出来‘花’来。”王迁贵说,他的几个邻居也尝试着学习,但不是打出来的效果都不理想,就算是抛铁的技术或是铁水的温度把握好了,也有可能会打不出“花”来。

远觉镇打铁花的风俗由来已久,自80年代兴起,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那个年代里村民没有电视等娱乐设施,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每年正月十五时,村民们便欢聚一堂,观看“打铁花”欢度春节。

打铁花几十年,王迁贵觉得,这门技艺虽然辛苦,但只要看到人们为腾空击起的铁花而欢呼时,他心里就特别高兴。

王迁贵介绍,“打铁花”技艺讲究,铁花传承人先要用泥土铸成一个小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熔炼成1500度以上的铁汁待用。熔化生铁有一定限度,以稀而不散,稠而不沾为好。玩者人数不限,或几人或数十人,必须胆大心细,眼明手快,一般都是年轻人。

秘诀:要想铁花“开”,铁水要烧好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迁贵不仅掌握了娴熟的“打铁花”技艺,他还开动脑筋,从花棚形状到设彩、铁汁熬炼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改良。

他反复琢磨,在铁水里面增加铜水;设彩时,他精心设计,铁花与龙、狮搭配起来,表演才是最精彩。高潮时刻,鼓点锣声更密集、更响亮,舞龙队此时上场,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被称之为“龙穿花”,祥龙翻腾于火光彩霞内外,流光溢彩,惊心动魄。

打铁花时,先把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长柄小匙”,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小匙”,一手拿着木板,铁汁冲向木板后,火花立刻迸散开来,铁花飞溅,流星如瀑,形成五彩斑斓的火花,绚丽多彩,变幻莫测,夺目耀眼,构成一幅幅奇异的烟火图景,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打铁花所用的工具就是炉子、铁水和泥土。”王迁贵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他每年正月十五打一次打铁花,每一次打铁花,所用的泥土料要从广顺街道的曾家山采来,做成一个个土罐子,打出来的火花才好看,而这些要准备3天。

“铁花打得开不开,全靠铁水烧得好不好。”王迁贵介绍,如果将铁水烧过了头,打出来的铁花就是结成一团团的,没有形成“花朵”,其中秘诀主要有:一是铁水要转青色的时候,是打铁花的最佳时机;二是,要在铁水里加一部分铜水在里面,这样打出来的铁花才会五彩缤纷。

传承:政府支持,争取多元保护

“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我也不知道干这行还能干几年。”王迁贵说,目前远觉镇会打铁花的村民只有两个了,年轻的不愿意学习,而年纪大的又难学成。

“打铁花是远觉镇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具有很鲜明的民俗色彩。”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铁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成品,经过时代的过滤,渐成精品,积淀了时代的精华,保留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目前,远觉镇“打铁花”的只剩下王迁贵一家,这几年来,当地人能有机会欣赏到为数不多的几次表演。该镇文化站也正在为抢救这项传统文化而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打铁花’是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和遗忘在精神角落里的文化遗存。”该负责人说,他们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

曾志慧(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