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达
(1906.10.17——1983.7.1)原名刘燿,赵毅敏(刘焜)之弟,滑县牛屯镇南街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1928年由河南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预科升入该校本科,由哲学系转入国文系。是年冬董作宾先生来校演讲关于安阳殷墟第一次发掘甲骨的出土情形,令他颇觉新奇,次年他听了傅斯年先生现代科学考古学后,对考古工作更心向往之。1931年适遇时机,奉学校派往安阳参加殷墟发掘的实习工作,来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后便到史语所考古组工作。
(石璋如先生将)他的重点工作及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一店(大赉店),两冈(后冈、西北冈),两村(浚县辛村、山东日照两城镇瓦屋村)。他在“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一文中,第一次详细论证了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问题上的不正确观点,这可说是他在研究上的第一大贡献。此外,他以辛村墓地出土的车器,比较夫人和男子所乘车的不同。1933年在后冈东区发掘出安阳发掘以来第一次发现大而完整的铜甗,又在殷代大墓中发掘出从前所不知的墓形及南墓道车器及用人头殉葬等,这对于认知商文化的贡献,实非浅显。再者,他亲手记录了侯家庄1001号大墓每件出土的器物及现象草图的绘制等数据,并作了两百余个小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第一、二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主编过《历史研究》杂志,参与主持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