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生,滑县牛屯镇大王庄人,著名生物学家。7岁在家乡蚕桑小学就读,即对养蚕栽桑乃至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学毕业后,趁农闲就读私塾。启蒙老师“读书必须有益于天下”、“要博学、慎思、笃行”等教诲深深印在他的心中。1928年,考入河南大学农学系,后转森林系,专攻生物学。1934年,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1936年6月获硕士学位。翌年,以《黑粉菌细胞学和病理学方向》的论文,获博士学位。同时被选为Sigmax荣誉学会会员。在美期间,他先后访问20多所著名大学和生物研究单位,接触有关专家、教授百余人,获益极大。1936年归国,返回母校河南大学任教。他坚持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原则,即于灌输基础科学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应用科学的研究,搞出了一批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国内第一次提出病毒源学说,后为国内外研究单位所证实。
新中国建立后,王鸣岐历任河南大学、东吴大学(兼职)、复旦大学教授、系主任、院长、病毒研究室主任、校务委员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和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分科编委、上海市科协委员、政协委员等职。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