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风俗篇第三篇:撒尔嗬 关于死

家乡区县: 湖北省恩施市

      跳丧舞又称“打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巴人后裔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与摆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对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跳丧舞是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开场时先由一人提锣绕棺边敲边唱,其后掌鼓师和众舞者便以“相合之声”加衬词衬句,歌子曲调宽广、音域奔放、节奏明快,极似古巴渝民歌。跳丧舞有双人、三人、群舞三种形式。

      家族先民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之俗。至今,土家族死了老人以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其舞蹈是二男或四男在棺材前对舞,高潮时,少则百人,多达几百人上千人观看和参与跳丧。演唱形式是一人(掌鼓者)执鼓领唱,其他人合唱。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鼓点和舞蹈动作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跳丧舞的形式有"待尸"、"摇"、"哭丧"、"穿丧"、"践丧"、"退丧"等;舞蹈动作有"凤凰闪翅"、"燕儿含泥"、"猛虎下山"、"犀牛望月"、"牛擦痒"等。巴东跳丧舞的动作最有特色的叫四大步,舞时除双膝不断地上下颤动外,胯部左右摆动幅度大,上肢随胯部的摆动而自然地在胸前晃动,具有曲线美。建始的跳丧舞腿部动作多为八字步蹲着前进,每行一步都用脚紧紧抓地,显得稳重有力。

      跳丧舞从音乐、舞蹈到歌词内容,少有悲伤之感,音乐高亢欢快,舞步健美勇武。跳丧是“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陪亡人”,只有“走顺头路”即寿终正寝的人才有享受跳丧的资格。如父母尚在而晚辈先去世,除非已有儿女抱“灵牌”,否则是不能跳丧的。

      跳丧舞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颂赞土家先民开疆拓土、有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图腾崇拜、渔猎活动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前唐后汉的历史传奇、日常的生活趣事都是歌唱的题材。歌词多呈四句七言,内容古朴。每唱完一首,最后大家高声合唱一句“解忧愁噢”,表示为死者家里散忧愁。

葡萄爱吃猫(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