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经济未来的发展

家乡区县: 重庆大足区

未来的大足区将是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也是现代宜居城市、国际旅游城市。昨天,市建委、交委、市政委、国土局等市级相关部门与新成立的大足区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将在多方面全力支持大足区的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出席了签约仪式。
交通:“十二五”建成80公里高速路
“十二五”期间,大足区将加快推进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和三环高速公路铜梁—大足—永川段建设,建成高速公路80公里。推进成渝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完成南充—潼南—大足—荣昌—泸州高速公路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工作。
市交委还将帮助大足区优化和完善区内国省道干线公路布局规划,畅通出口通道,并与农村公路形成路网。而大足区内的行政村通客车率也将在5年内达到100%。
此外,在双桥经济开发区将试点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在全区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到2015年,力争大足区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到70%。
国土:宝顶、玉龙两镇明年起试点城乡统筹土地整治
市国土局将把大足区宝顶镇和玉龙镇大土村土地整治分别作为全市以镇和以村为单位的土地整治试点示范项目,于2012年开工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出以旅游和观光农业为特色的统筹城乡示范镇和新农村;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建新,完成5000亩挂钩试点项目,建成一批高质量的耕地,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效流转;建设农村集中居民点50个,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市政:成为全市市政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样本
到“十二五”末,大足区还将建设成为全市市政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先行样本和成功典范。以龙岗、棠香、龙滩子、龙水为中心的核心城区市政管理水平达到都市风貌展示区的标准;邮亭、万古、三驱、双路等中心镇市政公共服务水平达到“两翼”地区县城的标准,其他建制镇达到市级中心镇的标准。区内将建一个综合性市民广场、一条绕城公路、一座水质达标的自来水厂、一个简易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以及一个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一个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福利或敬老院、一个品牌连锁超市、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汽车客运站。
2013年,中心镇将实现道路沥青罩面率100%,其他镇在2015年前实现道路沥青罩面率85%。所有建制镇还将全面消除旱厕,且中心镇和其他镇每年分别至少新增公厕3座或改造2座二类以上公厕,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均达到4座以上。龙水、邮亭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创建全市市容整洁示范街镇。
供水方面,到2015年,中心镇公共供水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他镇公共供水覆盖率达到50%以上,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2015年前中心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照明方面,到2015年,中心镇道路照明设施装置率和亮灯率均达到98%以上,其他镇达到95%以上,所有镇都要消灭“照明盲区”。
在中心镇通过配备数字化执法车,安装监控摄像头等手段,创建扬尘控制示范镇。到2012年,龙水和龙滩子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依托数字城管,推进数字市政建设,建立完善市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危险源监控系统、市政档案信息系统等信息化项目。
建设:2020年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根据大足区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将建设成80平方公里、80万城市人口的“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并建设成为现代宜居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生态经济城市、开放门户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建成渝西川东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商贸、金融中心。
到2016年,大足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城区内将重点发展商贸、旅游、金融、教育、科技、文化、房地产等,打造重庆最宜居环境;双桥经开区、龙水城区将以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大市场为主,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30万城市人口的宜居宜业服务型城区。
着力构建“一中心两轴线”的城镇体系,支持龙水镇申报全国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镇,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镇、中心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建设,提升16个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品质。
招商:拟投30亿元建再生资源产业园
大足区正在计划打造一个重庆再生资源产业园,投资总额估计达到30亿元人民币。园区位于双桥经济开发区邮亭火车站货场旁和循环经济园,总用地面积7500亩,预计年处理110万吨以上废旧物品,包括有色金属、废旧电子电器、报废汽车、废金属、废塑料等回收、分拣、加工、再制造和再循环和逆向物流配送。
据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35亿元以上,年纳税额21亿元以上。其中投产后第三年及以后纳税额达到10万元/亩以上。建成后将容纳3000人就业。
园区建设期约4年,分两期建设。

浮生(2014-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