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孚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一名句,说它是哲理诗大抵不错,但其浪漫色彩很浓。作为参观游览,我倒更看重荀子的“不登高山,不知其天之高也”,而且窥一斑知全豹。笔者离休后多次或曰经常到烟台,何谓“初识”?初识者,此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也。
党的十六大前夕,秋风送爽时节,我们省委办公厅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一行30余人驱车到了烟台。4天的时间,从东头到西头,从海上到山上,从城市到农村,农工商贸、科技文教、卫生体育,全看到了,大家一路轻松愉快,兴致勃勃,感受良多。笔者这篇纪行小文,只能略记几斑。
先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它的新馆今年刚建成开馆。大概是历史的巧合吧,张裕与“2年”特别有缘: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途经烟台,为张裕题词“品重醴泉”;1932年张学良先生从远方为张裕寄语“圭顿贻谋”;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烟台,为张裕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这四个“2年”,正是张裕公司辉煌的历史发展阶段。
“品重醴泉”早有所知,头次见至少是30多年前的事,而“品”字既指酒品更重人品,我倒是第一次听说,是张裕人不无自豪地说。人品的支点在于诚信,好人品酿造好酒品。于是,1915年张裕公司的4种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赢得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圭顿贻谋”为今年首展,其内涵乃生产经营之道。圭为白圭,顿为猗顿,两位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贾巨富。白圭提出了贸易致富理论,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主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猗顿经营过盐池、珠宝、畜牧,行行是专家,以识玉著称。“品重”与“贻谋”二题,无疑都是对张裕人张裕酒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而江总书记的题词,则既是对以往的肯定,又是对今后的期望,所以张裕人把题词视为“座右铭”,企业发展创新的指导思想。历来的成功靠天才智慧,而天才智慧又来自于勤奋和敬业精神。做生意要有资本,诚信则是投入最少利润最大的无形资本。张裕如此,整个烟台焉有例外?
烟台山景区。这是一座内容十分丰富的近代史博物馆,馆中有馆。馆内陈列了大量实物、图片及文字说明。从秦始皇驾临芝罘岛,到明洪武31年建烽火台(亦称狼烟墩台),再到清咸丰11年烟台开埠;从1861年英帝国在烟台山上建第一座外国领事馆(英美德法日丹麦六国在山上建有领事馆、官邸、别墅等共30多幢),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接通航,这一切都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情不自禁地感慨现实,会意历史,憧憬未来。尤其惹人注目的是“中国民间艺术陈列馆”和“京剧艺术馆”。这京剧艺术史迹在烟台作系统展览实属匠心独运。早就听说,烟台人对京剧情有独钟,解放前不论什么名班名角到烟台唱戏,开台前必拜当地票友,以求场上别有“喝倒彩”。这反映了烟台人对京剧的热爱和高超的鉴赏力,当然也包括苛刻的挑剔。如今这么集中陈列,“京剧”为何别称“梨行”、“梨园”、“菊苑”,唐明皇因何被誉为京剧“开山鼻祖”、“老郎神”,其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历代京剧名师、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展示得明明白白。
“蓬莱仙境”。“到此一游”不知多少次了,其风光奇景、神话传说看不尽、听不完,这次竟然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新发现,那就是新开辟的戚继光纪念馆。馆前并排矗立着三座石坊是古老的原物原貌,戚继光故里却是新落成的,原址毁于战火,今仿古重建。这里陈列着戚继光发明和使用过的各种兵器,戚氏家族沿革,戚继光从南到北的抗倭事迹,以及他的军事理论和诗文著述。房舍庞大,展品逼真,叹为观止。令我品味许久的是他的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尤其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谱写了这位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光照后世的灿烂人生。今人有什么理由不敬重他、继承他?
岂止是这馆那馆!我们在烟台的4天,可以说始终徜徉在先进文化、现代文明的海洋里。那条弯幽漫长的滨海路,那黄海游乐城和莱山城市花园,还有那牟平昆嵛山景区,养马岛风光,古城登州新容貌,荒山变新城的卢山,莱州广场,一中新校舍,一座座现代化建筑,一尊尊造型雅致的艺术雕塑,一片片绿地花坛,一道道明亮别致的路灯,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烟台人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联袂组合,煞是喜人诱人迷人。
人类文明总是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基础为依托的。先进文化正是社会第一生产力呈现和弘扬的一个载体。近些年烟台的巨大变化也在这样地证明着。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参观了龙凤钢琴、大宇重工、荣昌制药、张裕干红干白葡萄酒生产基地,所见所闻令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任何一项科学发明都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在龙口南山集团,我们看到,原本不起眼的村庄发展成了如今的企业集团,变成了一座玲珑剔透的现代化小城市。这富饶美丽的南山集团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还是人们归结得好:党的理论政策指路,国家的法规护航,有了敢干肯干、能干会干的带头人,大伙儿心齐,奋力拼搏,南山就发展壮大起来了。这可是一道金光闪闪的时代标记呀!如果有哪位作家来此创作一部报告文学,我想一定会比《李家庄的变迁》更丰满、更生动、更深刻,因而也更富魅力。
烟台,到处是风景,到处是学问,到处是希望。我并不流连忘返,只盘算择日再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