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灯谜产生于宋朝末年。明代的许多民间传说里记载了文人作谜的轶闻轶事,其中最为大众熟悉的就是枫溪乡秀才吴殿邦作谜讽刺不安分守己的和尚一事。清代,《芸香诗社》、《古松社》等谜坛谜社如雨后春笋,竞相出现。20世纪30年代,许多谜人还出版了不少谜刊、专著,如《影语月刊》、《怀蝶室谜话》等。
过去,潮汕地区猜谜都在元宵夜。花灯上贴上书写的谜面,任猜射人围猜。清代咸丰、顺治年间到潮州为官的陈坤曾在他的《岭南杂事诗抄》中写到:“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描写的就是当日灯谜盛况。随着猜谜活动的日趋普及,除了元宵节外也渐渐增至每个节日,不过仍以元宵最为隆重、热闹。原悬挂谜灯,也改为张贴谜笺。汕头的孔先生说:
“潮州灯谜的体裁除了文字谜、画谜、印章谜外,还有实物谜。实物谜是最受猜谜者感兴趣的一种体裁。例如:台上悬空挂着一只活螃蟹,或是桌子上摆着全猪,令围猜者竞猜,十分有趣。”
近些年来,潮汕各地,如澄海、潮州、汕头、潮安、普宁、南澳元宵灯谜很盛,其中澄海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荣誉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