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的东岸,是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县之一。鄱阳县地处东经116°23′45″至117°06′15″,北纬28°46′26″至29°42′03″之间,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万年接壤;东以景德镇、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截至2014年,鄱阳县辖区面积42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22.5%,因此有"中国湖城"的美誉。
鄱阳县古称番(pó)邑,饶州,汉时更名鄱阳县。
截止到2014年,鄱阳县辖14个建制镇,15个乡,总人口157万(2012年),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县。2013年,鄱阳县实现生产总值140.1亿元,是国家商品粮、棉、油、猪、鱼基地县。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鄱阳县为楚番邑。鄱阳湖
鄱阳湖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番阳县,治今址,以处番水之北得名,属九江郡。吴芮时为番令即此。
西汉名鄱阳县,属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属鄱阳郡,为郡治,郡县均治今古县渡。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鄱阳县还治今址。
南朝,齐鄱阳郡还治鄱阳县。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江州立吴州,领鄱阳郡、州郡同治鄱阳县。
隋平陈属饶州、为州治,大业初复为鄱阳郡治。
唐武德五年为饶州治,天宝元年(742年) 为鄱阳郡治,乾元元年(758年)为复为饶州治。
元为饶州路管辖。
明为饶州府管辖。
民国时期,1912年废府属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6年复属省。
建国后,1952年属上饶专区,1957年改名波阳县,1971年属上饶地区。 2003年12月17日经民政部批准,波阳县县名恢复为鄱阳县。2014年5月27日,鄱阳县列入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全县国土面积4215平方公里,现辖14个建制镇,15个乡、2个水库管理局、一个农科所,535个行政村(含居委会),总人口145万
地理环境折叠编辑本段
位置 折叠
鄱阳县地处东经116°23′45″至117°06′15″,北纬28°46′26″至29°42′03″之间。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的东岸,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万年接壤;东于景德镇、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
地形地貌 折叠
鄱阳县境内东北高,为低山,向西南方向渐变为丘陵和湖区平原,东西宽71.8公里,南北长90.2公里,总面积为4215平方公里。
水文
鄱阳有"中国湖城"之称。截至2014年,鄱阳县县内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5%,其中鄱阳湖约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该县范围内。境内大小河流225条,总长2070公里,大、中、小型水库359座,总库容6.5亿立方米。
气候
鄱阳湖候鸟迁徙
鄱阳湖候鸟迁徙
鄱阳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2098小时,平均气温在16.9℃-17.7℃,1-2月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为4℃-5℃,极冷最低温度日为零下8℃,7-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8.8℃-30℃,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为台风雨季带,全年无霜期275天,太阳辐射数为115千卡/平方厘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