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尾扁食

家乡区县: 福建省仙游县

 西天尾扁食应该是我最亲近的莆仙小吃,因为我是当地人。其名师之一“扁食富”和我们是古亲戚,“扁食富”据说是奶奶娘家的亲戚,其后代和我们仍偶有来往。
    我去过的西天尾扁食店不知道有多少家,但是,再也没有吃过比我哥少时于镇上买的那碗更香的扁食了。一个海碗里,扁食细小如蚕豆,皮薄、袖长、馅儿细,因为皮薄以至于馅里的葱花仍隐约可见。如果说扁食本身是个舌尖上的诱惑,那么,其“配件”炒骨,也是令人回味无穷。之后的许多年,我一直在酒店、小吃店、乡间的宴桌上,试图遇见这种“炒骨”扁食而不可得,那种混合着骨香、肉香、葱花香、菜香的扁食似乎也不可寻。寻寻觅觅,无法“他乡”遇“故知”。哪怕在“扁食富”二代那里,虽然看到了扁食烫米粉的特色,也有如豆扁食、“炒骨”及其它杂碎,但是,味道已经向右转了。在排队等待的三开间大厅里,我只看到右侧厨房里忙碌的流水线,只看到盲目慕名而来的食客,只看到无暇抬头多说话的古亲戚。我感到什么东西丢了,心里如被挖了个洞一般,空落落的。也许,在整个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是必然的结局。在商业的流水线上,每个人只顾埋头做好自己眼前的一环,而无暇和你一叙家常,亲情、宗族都像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古厅堂一样咿呀作响,几近散架。
     几个西天尾扁食的传承人,曾经为了争夺商标权,证明谁是“正宗”西天尾扁食而打了一场官司。其前其后,我无暇关心,但是,一回西天尾,想起这些,总是感觉秋意正浓。
    我知道西天尾的扁食秘方在宴皮、在肉馅、在大骨汤上,也在“配件”上。但是,我此刻忽然明白西天尾扁食的核心在细节处“用心”。在面皮上,用心挑选排骨上的颊肉,用心用木槌使劲锤打,使之成为肉泥,加入木薯粉之后用心再锤打,直到它变成薄扁食皮,这个过程要用上一个小时以上。在馅料上,用心选择猪前腿肉加入虾皮手工慢剁而成,这个也要用上近一小时。在用汤上,慢炖大骨汤,加些许佐料,炖汤也要花上个把小时;出菜时,除了细小如朵的扁食外还配有“炒骨”、红蘑、葱花等。在快餐速食的时期,这些时间必然被大大缩减,自然扁食的味道也就不那么纯正了。这就是自然经济下和工业经济下西天尾扁食们的区别了。

安。(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