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也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合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
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滨湖新区启动区确定在紫云路以南、沪蓉高速以东的区域。启动区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路之隔,水、电、气、热等公共资源接入便捷,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和城市骨干路网,四通八达。按照“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坚持社会事业优先。
沿巢湖岸边规划建设滨湖新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实现合肥从“环城”走向“滨湖”乃至“临江”的战略之举。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有过新城建设的实践,如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巴黎拉德方斯和作为新产业基地的韩国茂山工业城。新城战略作为解决大城市问题,其后又成为城市复兴与区域开发的重要手段,新城开发的确在城市和区域复杂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新城建设成为当前一个较热门议题有其必然性。合肥由建国之初5平方公里左右发展到现状规模,在不同时期同样经历了新城快速扩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历了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和新站实验区(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城的建设,和以疏解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效率为主导的政务文化新区即第二代新城的建设。合肥的城市品质、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首位度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合肥市省会城市的地位仍较弱。因此,合肥城市提出了“141”战略构想。滨湖新城、科学城作为第三代新城的提出,必将对合肥城市竞争力和品质的提升产生重大意义。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学交通枢纽,滨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合肥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建设滨湖新区是打造现代化滨湖城市、提升省会形象和影响力,是落实合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标志着合肥将从环城时代走向滨湖时代,因此,要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以彰显合肥的城市个性和特色。
很多滨水城市都相继提出或着手建设滨水新区。“合肥市能否向巢湖方向发展成为滨湖城市”,这一问题得到合肥市的许多领导和市民的关注。作为合肥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的“一主城四
组团--滨湖新区”中的“一区”,如何依托区域环境优势,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对其发展潜力、发展方式进行认真细致的客观分析是人们正待进行的全球国际招标的重要内容。
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安徽省中部、湖面因呈鸟巢状而得名,面积780平方公里,岸线总长约167公里,湖面海拔一般为8米,湖底最深处5米。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高程13.30米。
环巢湖地区是吴头楚尾之地,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来生活在巢湖一带的历代先贤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文化,留下许多文化品质极高的名胜古迹。2014年,环巢湖大道、方兴大道、包河大道(拓宽改线)、美丹路和新会展中心现已基本竣工,这就极大地推动滨湖新区的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