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于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成立中国托派组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