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南阳山区包括梅林镇、船埔镇、大坪镇、高埔镇、云落镇,也是普宁市客家文化的所在地。由于梅林镇多个村子都相连在一起,分布在梅林镇中心周围,所以经济比其他镇要发达许多,梅林镇也是南阳山区的中心地。云落镇因为靠近市区流沙的原因,经济在近几年变化非常大。高埔因为有一个高柏高速,普宁人坐大巴去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或者回普宁,都需要经过高柏高速,所以对高埔镇的经济有非常大的帮助。
1950年3月1日广东省将惠来县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县大坪乡以及揭阳的九斗、乌石村,划归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
1957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乡,高埔乡,云落乡,船埔乡,南阳乡,大坪乡,黄沙林场。
1960年普宁县南阳山区 大坪乡 改 大坪农场。
1961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公社,高埔公社,云落公社,船埔公社,南阳公社,黄沙农场。
1965 年普宁县南阳山区建立“普宁县南阳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船埔镇船埔中学前身。
1966 年普宁县南阳山区 大坪农场 改 大坪公社。
1980年普宁县南阳山区 黄沙农场 改 黄沙公社。
1983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区,高埔区,云落区,船埔区,大坪区,南阳区,黄沙区。
1986年普宁县南阳山区设 梅林镇,高埔镇,云落镇,船埔镇,大坪镇,南阳乡,黄沙乡。
1993年4月撤销普宁县建立普宁市,由广东省直辖。
2003年12月普宁市撤销黄沙乡,将黄沙乡的行政区域并入船埔镇;撤销南阳乡,将南阳乡的行政区
域并入梅林镇
现普宁市南阳山区行政规划:梅林镇,高埔镇,云落镇,船埔镇,大坪镇。
“南阳山”的名字由来,历史上有赖、杨两姓的祖先从河南南阳迁到福建永定南阳居住,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再迁至此山区创业,以原籍命名。
南阳山,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脉支脉,普宁市区西部。是普宁与揭西、陆丰、陆河、惠来五县的界山。南北相距24公里,东西相距35公里,总面积84万亩。南阳山区又称峨眉嶂山地,大部分在普宁境内。整个南阳山平均海拔100—300米,山峰海拔多在400—900米之间,主峰有峨嵋嶂和癞痢石凸,位于普宁西南与陆河的边境上,其中,峨嵋嶂海拔980米,是普宁最高峰,癞痢石凸海拔960米,向东南降低为低丘、台地。山势西北一东南走向,与海岸大致平行,面海的山坡多地形雨,为粤东最大的暴雨中心,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地质以燕山构造运动侵入的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体,表土多为赤红壤和黄壤。 处于南阳山区的后溪乡和原黄沙乡各村所处的平均海拔较高,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故气温较全市平均气温低2—3度。南阳山系是榕江、龙江和梅林溪的发源地。矿产主要有钨、钼、锆英石。南阳山区是普宁市重要的果林生产基地。林木有杉、松、红椎、柯等,水果有菠萝、青梅、柿等。黄沙乡各村的平均海拔较高,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故气温较全县低2—2.50C。整个山区重峦叠嶂,连绵起伏,野猪、虎、狼、穿山甲等出没其间。除黄沙乡外,各乡镇、场都有班车通达。广汕公路经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的重要活动区。
南阳山区境内有古刹圆通庵、盘龙阁,西林古寺。体现南阳山区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船埔镇梅田村灰寨寨顶围龙屋。位于船埔镇梅田村灰寨寨顶的围龙屋,近200年历史,是揭阳地区甚至潮汕地区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近一万平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