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庄镇位于费县东北部,58个行政村,1.4万户,5.4万人,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北部是蒙山腹地邱陵山区,南部为平原,耕地面积6.3万亩,山林面积8.2万亩,其中果园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是大青山突围战旧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费县林果、粮油、瓜菜及肉蛋的重要生产基地。
薛庄镇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800mm,境内有中小型水库8座,北部属片麻岩山区,南部为棕壤平原,适宜林果和各类经济作物生长。近年来,镇里发挥优势,围绕“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林果生产特色,做大大棚瓜菜产业,膨胀畜牧养殖强项”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北部山区,围绕实施“绿色银行”工程,把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投工200万个,投资1800万元,修建水库、塘坝、蓄水池480座,谷坊250道,顺河坝5万米,户办、联户办水利工程1840处,实现了“从上向下看水库连水库,从下向上看瀑布连瀑布”,形成“山顶松槐戴帽,山腰果树缠绕,水田路渠配套,山峪谷坊道道”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立体生态开发模式,并因此成为全省山区开发的一面旗帜。南部平原,投资462万元,实施了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使2万亩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全镇初步建成七大示范基地,即4万亩板栗、1万亩丰水梨、1万亩大棚瓜菜、2万亩林网、0.3万亩黄烟、0.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和20万只肉食鸡养殖基地。板栗年产量350万公斤,现有石丰、海丰等品种12个,自行选育的蒙山魁栗获97’中国青岛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丰水梨年产量1000万公斤,是全省最大的丰水梨生产基地。
薛庄镇历史悠久,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众多。北部蒙山山脉山势陡峭,独具红、白矿物自然色彩合成的淡红色调,玉皇顶、猫头山和五彩山诸峰不仅有古文化遗址可供瞻仰,而且有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望海楼海拔高1001米,在峰顶已修建观日亭一座,立足其上,映日光可观东海。发源于玉皇顶的薛庄河在群山腹地汇流成石岚水库(中型水库),更使山脉灵气顿生。同时镇境内有名胜古迹两处,一是古墓群,位于黄泥崖村后,属土坑竖穴墓。二是城阳村唐植银杏树。
1941年,日军调整5万余人对我蒙山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当年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学员与敌殊死搏斗,掩护数千名机关及后勤人员突围,最后突围成功,但近千名英雄儿女血洒东蒙,在山东抗战史上书写下悲壮的一页——大青山突围战。唱红沂蒙山区,并蜚声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在薛庄镇谭家庄村。近年来,镇政府先后修建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突围战旧址和辛锐牺牲地纪念碑、亭等旅游设施,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初步开发,并正在筹建蒙山人文公园和大青山突围纪念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