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县独杆轿
独杆轿是秧歌、竹马、狮子龙舞、高跷、花船等民间游艺活动中的一个艺术品种,据《峄县志》记载:“秧歌、竹马……唐代尤盛,历代沿而为之……”。到了清代“乾隆盛世”把这项活动称为“社火”。“社火”活动队伍,从腊月底“踩街亮相”和“打春牛”、“祭三坛”、“元宵灯会”等春节联欢形成一体的系列化民间文艺活动。张玉树任峄县知县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张青天”的美誉在民间有口皆碑。出于对张玉树的崇敬,民间创作排演了颂扬清官的独杆轿这种艺术表演节目,独杆轿从此流传下来。朝廷命官“与民同乐”,集体大拜年的风俗,从张玉树开始在峄县地区延续下来。
鲁南花棍舞
“鲁南花棍舞”流传于枣庄市中区永安乡一带。其俗称为“打花棍”,以其舞蹈时使用的道具“花棍”得名。“花棍”用一米长竹竿制成。当中嵌入几根铁轴,各穿上三、四枚铜钱。舞时拍打身体的各部位,发出“沙!”“沙!”的声音,又称“沙拉叽子”。花棍舞盛行于清末民初,起源于乞讨。“花棍”起初时主要用以“击节”,兼有“打狗棍”之用。鲁南“花棍”是一种边歌边舞的形式。“花棍”没有固定曲目,演唱所用曲调大都为民间小调,以2/4拍为多,慢时八拍一个动作。伴奏以柳琴和丝竹乐为主,烘托以打击乐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