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清华的路上下了点小雨,天气是昏沉沉的温润,与内心清醒的期盼纠缠在一起,心情有些复杂。
朴实无华的建筑静静伫立在两边,荣耀沧桑苦闷欢乐内敛于石墙,如一尊颠沛流离后安然而笑的佛像,不露声色等待信徒的朝拜。
走的不是朱自清月夜走上的煤渣路,但仍想去看看“荷塘月色”。绵延百里的荷花池早已不是当年的娇羞,走的也不是如水般清冷的月夜。荷叶不接天,荷花咧嘴游人笑。哪见荷叶田田一一风荷举?哪见荷花出浴仙子般模样?游人忙着拍照,荷叶丛中朱自清雕像孤傲地立在水中央,似在叹息,又似望穿了这繁华喧闹的人世目光投向看不见的远方。当年的荷塘已是无法复制了,眼前的只是供游人观赏的一处风景。飘荡的只是一缕精魂,由这不再显示的荷塘牵扯出些许文化的疼痛。荷花荷叶,眼前这口方塘只是一个起点,领着人的精神走向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轻闭上眼睛,在风轻吹过时放佛真嗅到了淡淡的出尘的清甜,在这不冷的白日真感受到了月夜的清晖。
可是,这熙攘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这么做呢,荷塘月色不就是一个景点罢了。摇摇头,继续前行。前方是清华园,王国维、梁启超等国学大师曾日日踏过的土地。
水木清华,不知孕育了多少才子佳人,我他们的谈笑恍若昨日,声声在耳边回响,勾起些许情思。此时的清华园,似一个老人微笑安宁。
在清华未曾留下合影,只是游人只是过客,总觉得与其气氛格格不入,这般留下没下价值的照片也只是徒增悲凉。孤傲而清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