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揭阳市榕城区

揭阳是粤东古邑,历史悠久,见诸史载已有 2200 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
秦始是平越后,于 33 年(公元前 214 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州、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东晋成帝成和六年(公元 331 年)揭阳析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 4 县。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 10 年(公元 1140 年),又设立揭阳县。
新中国成立后,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 1991 年 12 月 7 日 ,国务院(国函 [1991]84 号文)批准揭阳撤县建市(地级)。

揭阳市榕江和练江流域历史上是粤东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外通商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台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与东南亚各国通航,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明清时代,手工业、商贸业较发达;

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出现了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行业、服装加工行业和棉纺织业;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前夕,揭阳经济处于瘫痪状态; 1949 年 10 月 19 日 ,市区榕城获得解放,从此揭阳各地开始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以来,揭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均取得长足的进步。

揭阳地灵人杰,历代贤达志士辈出。宋代高士吴复古、明朝尚书翁万达、满清状元林德庸、直隶总督郑大进等均系揭阳籍名臣重将。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决策会议在流沙召开,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革命先驱到过榕城、流沙、棉湖等地;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南山八年游击战争,留下令人缅怀的史绩。

境内居民主要是潮、客两众,民俗独境内居民主要是潮、客两众,民俗独特,民情奇趣,形成了浓郁而富有特色的潮汕文化。
揭阳菜属广东菜三大菜系中的潮汕流派,极具岭南文化特色,刀工精巧,焖、炖、煎、炊、炒、清、淋、焗齐备;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色、香、味、美俱全。
民间点心小食品种类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民间艺术方面,则有石雕、木雕、剪纸、嵌瓷、潮剧、英歌舞、潮乐和舞狮最为著名,多姿多彩,琳琅满目。
揭阳倚山濒海,山川毓秀,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旅游景点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阳学宫、双峰寺、黄歧山风景区、桂竹园风景区;惠来金海湾植物园、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楼、百花峰、铭湖岩;揭西大洋高

山旅游度假区、霖田祖庙、广德庵;普宁培丰宝塔、马嘶岩等。

Sunshine7(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