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文章可以集体创作,而书法却只能由个人完成。那么,碑文的书法者选谁更合适呢?经过中国书协的推荐和唐山市领导的研究,决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的夏湘平同志来完成这一重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唐山抗震救灾这一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说是功高盖世,没有解放军就没有唐山的今天,最后这个“句号”当然应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来画,而且这也是全市600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座城市战天斗地的精神图腾,一方人民不可折服的性格象征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建成于1986年纪念唐山抗震10周年之际。由主碑和副碑组成。纪念碑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时刻。
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碑文大气磅礴,凝重隽永:
“唐山……不幸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
地震。……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
“抚今追昔,倏忽十年。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
[1]
奥运官方网站7月31日讯 上午8点10分,随着首棒火炬手——曾获得30个全国冠军、51个世界冠军、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冠军著的钱红高举“祥云”火炬在唐山体育中心主田径场起跑,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河北省传递活动的最后一站——唐山火炬传递活动正式开始。208名火炬手将在拥有“渤海明珠”美誉的唐山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梦想,传递725万唐山市民对全世界人民的热列欢迎之情。当圣火被点燃的一刹那,整个唐山沸腾了!
上午8点35分,第59棒火炬手宋志永高举祥云火炬,来到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与他从四川灾区带来的“孩子们”在抗震纪念碑前祝福汶川早日雄起! “唐山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用坚强不屈的精神,形成‘渤海明珠’,形成了一个生态城市。四川灾区也需要这种精神,祝福汶川早日雄起!” 宋志永激动地说。 唐山抗震纪念碑占地 5.44公顷,是唐山市的中心广场。抗震纪念碑不仅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抗震精神的凝聚。 宋志永,唐山玉田县东八里铺村农民,唐山市人大代表,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四标兵。自发自费到湖南郴州抗雪救灾。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又带领小分队到四川抗震救灾,在市领导的支持下,领回200多名孤儿到唐山市就读。 此外,今天的第25棒火炬手吴寿岭也是抗震救灾英雄。吴寿岭,是一位医疗工作者,四川汶川地震后,率领河北救援小分队率先到达灾区。救治伤员3600多人,受到中国红十字会和全国总工会的表彰。 唐山火炬传递分为个阶段,唐山市区传递和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传递。其中,唐山市区的火炬传递以“唐山祝福汶川”为主题,抗震救灾成了最大亮点;曹妃甸传递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此外,包括钱红、牛剑锋、云艳红、王克楠、张胜阁、王浩等世界冠军参与传递也是一大亮点。 参与唐山市区的传递的火炬手为前59棒火炬手,传递路线从唐山体育中心沿建设路、新华道,至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火炬手传递里程2.7公里。曹妃甸的传递在曹妃甸矿石码头点火,传递至曹妃甸圣岛酒店门前广场进行结束庆典仪式,这段火炬手传递里程为7.4公里,共149名火炬手。两段火炬传递总里程为123.1公里,火炬手传递10.1公里,车辆转场113公里。208名火炬手,平均每名传递49米。火炬传递和转场途径路北区、路南区、丰南区、唐海县、曹妃甸新区。[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