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文化馆是忠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2013年7月搬迁至忠州镇红星路3号办公,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现为一级文化馆。1950年1月,正式建立忠县人民文化馆,其前身为忠县县立民众教育馆(民国22年),1953年1月更名为忠县文化馆。现有编制14人,在编在岗13人,大专以上学历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职员2人,工勤2人。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为:书记兼馆长1人,副馆长1人,下设行政办公室、业务辅导部、艺术培训部和非遗保护部。按照国家文化部及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对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的要求,设置了音乐教室、戏剧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摄影教室、文学创作室、非遗传承室、非遗陈列室、非遗办公室、电子阅览室、合唱排练厅、舞蹈排练厅及多功能厅等厅室。免费开放面积达2500余平方米,一年来,接待免费开放人数108000人次,加大了免费开放力度,促进基层文化设施更好地服务民生;为加强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文化关怀,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014年3月至5月,成功举办了2014年免费艺术培训,开设了少儿舞蹈、儿童舞蹈基础、儿童美术、手工画、少儿歌唱等5个免费艺术培训项目,共计980余人次参加了这次免费艺术培训;3月,成功举办了2014忠县广场舞培训会和2014忠县村级文化室音响培训会;4月,成功举办了忠县2014戏剧小品创作编导培训会,5月,成功举办了2014忠县腰鼓培训会,5次免费开放培训活动,培训学员2650人次;10月,成功举办了忠县首届农村文艺骨干创业培训班,共有225人参加了培训学习,有效提高农村文艺骨干从业水平。完成“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送演出任务27场次,共计48000人次群众观看精彩文艺节目,享受市级院团高雅艺术的熏陶,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县已公布了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219项,成功申报了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
近年来,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80期,参加培训学员8600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48项,其中获一等奖8次。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市级以上发表作品295件。每年组织大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40次以上。2009年,忠县文化馆被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评为公共文化服务先进集体。2011年12月忠县文化馆被文化部授予一级文化馆。2013年,忠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获重庆市文化广电局考评一等奖。
2011年6月1日起,县文化馆全面实行对外免费开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