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旧名“水府祠”祀肖英右侯,原址在城外普济淹。明正德五年被洪水淹没后,嘉靖十三年(1534),长官张车登重建。万历二年(1574),府城张姓在今址临街地基修祠,祀淮旌阳,兼祀肖英右侯,晏平浪侯,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右荀士英等又募捐买敖氏住宅地基添建。嘉庆六年(1801),江右商人投资大加开拓装饰,更名“万寿宫”,总面积2405平方米。
万寿宫几经变迁。最初是祠堂,古称水府祠或英佑侯祠。据地方学者考证,旧址在思唐镇三层楼街道之外,今已难寻踪迹。宋末时期,乌江航运繁忙,思州运使庞恭孙专职督办思州所辖各司贡品运输,以及川盐入黔的事务。为祈求水运安全,特令地方长官在乌江沿岸的思南、沿河等地修建水府祠祭祀水神,祭祀的神灵是肖英佑侯。但在明正德五年(1510)所有建筑毁于洪水,保佑凡人的神灵们竟然自身难保。于是,明万历二年(1574),思南人异地重建,在今址修造了水府祠,祭祀神灵也增加到三位,即许仙、肖英佑侯、晏平浪侯。
朝代更迭,清康熙六年(1667)思南守将宋荫又弃用此祠,重修三层楼外的水府祠,此地就被闲置了。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右(今江西一带)巨商荀士英等主持集资,以旧祠为基础,略作扩展,将其修葺一新。清嘉庆六年(1801),实力不断壮大的江西商人又重募巨资,增其旧制,扩大规模,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2004年,经有关单位共同努力,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对万寿宫进行了全面修复。
居高临下的万寿宫,让人在仰视中感受到它的气派和堂皇,这也许是建造者刻意追求的视觉效果。从宽大的石阶步步登高,抬头所见依次为高大的山门、壮观的石制牌坊和封火高墙。大门入口两侧的石柱上,有楹联一副。跨进大门、穿过门楼,才进入万寿宫的主体建筑。正殿高高矗立在石砌台基上,殿前是宽大的天井。正殿是古时聚会议事之所,大约相当于梁山水泊的聚义厅了。想当年,江西富商们凭栏把酒,雄视黔中;豪情逸兴,不亦快哉!站在正殿环顾左右,两边是厢楼,与正殿相对的是门楼。门楼造型古雅,木质斗拱支撑起高大屋顶,飞檐翘角,柱子是如今难得一求的巨大实木,颇为壮观。二层的戏台,供演戏娱乐之用。四周屋檐相连,门楼与两厢栏杆相接。木窗的花鸟人物浮雕、镂空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正殿之后是神灵所居,有观音堂、关圣殿、紫云宫、梓潼宫,众神们会聚一堂。与神灵相伴的是人间烟火,左右有僧舍和客厨。建筑四周,则是封火高墙,一个自成一统的四合院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