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

家乡区县: 福建省涵江区

莆田五中是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 其前身是民国13年秋(西元1924年),涵江区人 田春霖、游观澜等人创办的莆田小学,校址在涵江区 古驿前边 鳌峰田宅和 兴化府 节孝祠内---莆田兴化府城隍庙附近内。同年10月,增设初中部,改称私立莆田中学(俗称公学), 小学部称莆田公学附属小学,校址迁到 四贤祠(今中山中学西边一部分)内上课,民国20年,西元1931年,改名莆田私立初级中学 。 民国25年,私立莆田中学(俗称公学)的初中部自动停办, 附属小学由国民政府莆田县政府接收,改称莆田县立兴贤小学,民国28年春季,迁往常太乡洋坑村上课。 莆田小学堂,创办于1924年,1936年因为抗日战争停校,1942年复校并改名为 私立莆田中山中学,1956年莆田县接管改校名为莆田第五中学,1966年因文革停校,1973年复校,1988年又更名为莆田中山中学。1999年秋季高、初中分离分设,高中部乔迁新址,校名沿用莆田第五中学,2005年3月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建校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英才辈出,在社会上赢得了高度赞誉。 学校的事业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2新校区校园环境

2011年8月,莆田第五中学整体再搬。莆田五中新校区位于荔城大道和福厦公路旁的棠霞街 215号,毗邻广化寺、万达广场和南湖公园,位置优越,占地200多亩,建筑面积82490.3㎡,绿化率43.1%,总投资1.78亿元,项目包括运动场(含看台)、体育馆、综合楼、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报告厅、学生食堂、公寓楼等

信息化建设编辑

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已经建成的学校校园网已具规模,现有计算机教室3间,有台式电脑200台,多媒体进入每一间普通教室,现有多媒体教室53间,所有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语音室3间,音像阅览室1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一间,劳技课专用教室4间,配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四是提高了办学质量。首先,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坚持“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注重全员抓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注意养成教育,加大建章立制力度,用校纪来规范和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并积极开展文明个人和集体等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坚持德育“三全”工作体系(全员、全方位、全程),从观念、行为、心理加强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境界、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民族情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理想与人生、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应用德育资源、整体育人。全体同学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形成了“文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

其次,教学硕果累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以教研为先导,以课题实验为牵动,加强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技术、制度多方面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以学科教学为主、以活动课为辅、选修课结合的多元课程结构, 以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优化教学模式。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电子课件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智力潜能,提高他们汲取、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高考成绩屡创新高,上线率均达95%以上,我校考生囊括了1999至2005年,每年美术类许阿琼奖学金,特别是近二年13名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位居全市之首,名列全省前茅。

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充分发掘校本课程。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微型课的课程结构形式,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地又富有个性地发展。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由于学校办学成绩卓著,学校被命名为“福建省重点体育传统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5年2月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革故鼎新敢为人先。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的学校现任领导,继承并发扬了莆田五中的优良传统,审时度势,进一步谋划了学校的发展蓝图。提出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战略目标;明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办学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方向,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策略,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办出特色。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学校教育管理保障系统:坚持“以情感凝聚人心,以目标激励人气,以制度规范人行”的治校方略,实施管理“三结合”即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竞争与协作相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增强学校内部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精简、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作风。确立“教改兴校”的发展战略: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兴教研教改之风,狠抓教研教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做为学校的母课题,以2个国家级教改课题、3个省级教改课题为龙头的各级教改课题77个,以及开展的选修课、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构建良好的教改氛围,加上教学手段现代化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榴莲泡芙(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