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马本斋

家乡区县: 沧州市东光县

  说起沧州的著名人物,我先想到的是抗日英雄马本斋。大家可能对马本斋不太熟悉,下面我来介绍一下马本斋。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 马本斋,回族,河北省献县人。1901年出生。1937年10月,他组织成立一支60人的回族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1938年7月这支队伍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因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深受老百姓的爱戴,队伍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马本斋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2月7日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3月17日,毛主席题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1938年底,华北城乡相继沦陷。前来攻打河间的是日军山本部队,回民支队给了山本部队以重创。山本知道用武力征服不了回民支队,便用叛徒哈少甫的诡计,企图仿效《三国演义》中曹操收徐庶的办法,抓住马母,劝马本斋投降,进而瓦解回民支队。马母被捕后,英勇不屈,怒斥敌寇和叛徒,在进行绝食斗争之后,壮烈殉国。
马母被捕那天,马本斋正率领部队在子牙河东同鬼子作战,获悉后为时已晚。马本斋化悲痛为力量挥笔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他在子牙河畔狠狠打击鬼子,日军连吃败仗。山本见用计不成,又让哈少甫亲自登门找马本斋劝降。哈少甫是马本斋的亲戚,山本想以此拉拢马本斋。马本斋大义灭亲,断然绑了哈少甫,送到军区枪毙。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边区,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1943年底,他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不幸病逝,时年42岁。3月17日,延安各界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送了花圈和挽联。毛泽东的挽词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的挽词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的挽词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李连第(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