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于营销的互联网公司眼中,无论是北京刮起的黄沙还是一封“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走”的辞职信,都是各家公司比拼公关团队反应速度,拼创意、拼话题的好时机。作为公司收入的重要部分,商业广告收入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石,进入粉丝经济时代,什么样的广告才能让越来越挑剔的用户和广告主都满意?我们看一看,BAT广告的那些事儿。
一、与莆田系从相爱到厮杀
百度系:“大篷车”到乡村拉广告去!
作为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八成以上份额的百度公司,最近正因“百莆大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从相爱到厮杀,百度和莆田的故事引发了业界对竞价排名商业模式的思考,背后透露出的用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引人深思。作为百度公司的收入基石,如何利用百度推广来帮助用户拓展生意,并与用户共同成长是百度公司必须思考的问题。
上周,2015年百度营销中国行活动在京召开,百度公司宣布将在全国500座城市掀起移动推广营销风暴,并与全国100个市、县政府展开合作,将搜索营销体验车(“大篷车”)开进乡村。作为互联网广告最活跃的需求群体,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到乡村去刷墙的不仅有想卖东西的电商公司,还有拉广告的搜索巨头。
二、段子手和吐槽帝纷纷出没
腾讯系:微信广告有时靠谱有时搞笑
“来如一阵风,走时悄无声。”相信这是不少人对微信广告的印象。明明你是有车一族,却永远收不到高上大的汽车广告,反而是国产手机和饮料有事没事儿地来你的朋友圈串个门。刚刚高呼再网购就剁手,微信广告又像读懂了你的心思般的推出一条电商广告。这种被称为“依据大数据”来推广的广告,有时特别靠谱,有时只是搞笑。
尽管微信的商业化仍然有一定潜力,但由于整体增值服务增长可能会出现放缓,而广告占比又相对较小,且搜索广告是在线广告的主体部分,而腾讯已经放弃了该业务,这将压制其广告增长的空间。另外,过多的广告营收压力可能会伤害腾讯旗下产品的用户体验,特别是微信,这是另一个潜在风险——社交产品的用户对广告的容忍度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90后在微博上已过半
阿里系:靠粉丝经济玩转微博广告
随着年轻一代占据微博,微博广告的营销策略也发生了变化。上周五,微博宣布升级信息流广告体系,将粉丝通、粉丝头条、微博精选、品牌速递等广告产品,面向企业及个人用户全面开放;同时,发布国内首个社交媒体全覆盖解决方案“Big Day”。该解决方案打破了移动互联网与PC端的营销介质区隔,更快速、更有效地建立品牌与用户的多元关系。
作为社交媒体,高强度的曝光频率、强大的明星资源和粉丝购买力是广告主青睐微博广告的理由。微博正在拓展二三线城市和年轻用户的需求。现在,微博用户中有70%来自低线城市,而3年前,50%的用户来自一线城市。90后用户在微博上超过一半,达53%。
商业广告,各个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这个快速发展又多变的时代,需要的不仅是紧紧跟住用户的步伐,而是引领新的潮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