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对我国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增速上的表现。世界各大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都经历过增速有所放缓的阶段,这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国际经验。我国连续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长已属世界罕见,2014年我国GDP7.4%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同时,7.4%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3年7.8%的经济增长总量相当,约等于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所以,既要看到目前经济下行和中高速增长是规律使然的客观现实,更要看到这是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客观过程。
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孕育着海量需求,内含着供给效率提升的巨大空间。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还很大。差距就是潜力,差异就是空间,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韧性、潜力与回旋余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齐头并进,将大大拓展和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形成内外统筹、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简政放权对市场力量的有力激发,宏观调控方式创新对国民经济的科学驾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亿万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是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力保障。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内含着巨大潜力,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新常态下经济增速适当回调符合客观规律,也要看到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潜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极端重要性。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新常态下的发展固然不是增长速度越高越好,但也不是增长速度越低越好,过高或过低的增速都不符合规律,不利于调结构、促转型,更谈不上稳就业和保稳定。所以,应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稳中求进、进中求质,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