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邮傩文化古村
听过傩舞吗?知道他的来源吗?
没错,他是来自我的家乡-抚州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石邮村位于南丰县中部,属三溪乡管辖,距县城12公里,距三溪乡乡政府7.5公里,毗邻河坡、饶舍、塘子窠等村,交通较为便捷。石邮村地势东西开阔、平坦,南北依山,山中溪涧汇成小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南,汇入抚河支流——盱江。
傩舞由来:村里人跳傩是为了避疫驱瘟,村民们相信跳傩后全年无病、五谷丰登、一家平安,有傩神保佑;如不跳, 石邮村下一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跳傩时由村民们扮演的傩神要戴上各具象征意义的面具,面具是木雕的,既有宗教人物,如开山、钟馗等,也有世俗人物,如傩公、傩婆等。当地人把面具当作圣物看待,凡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石邮村八位傩神在当地称为“伯”。伯的来历也颇有讲究,他们都是从吴姓以外的其他小姓中挑选出来的,并且有着严格的辈份,从大伯一直延续到八伯,一位过世了,另外一位补上来,最小的八伯由头人们推举,再从杂姓中挑选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永远保持八个人。八位伯也有着严格的分工,五伯、六伯负责挑担子,只有大伯、二伯才有资格去拿面具。
古代的宫廷傩也被称为“国傩”,此外还有鼓舞士气的军傩。古时傩祭每年举行三次,并且规模很大,肃穆庄重,季春、仲春为统治者举办的,冬季这一次则多由平民百姓自发举办。史料记载,在3000年前的周代,国王诸侯代表国家举行“国傩”,全国上下吼声联联。石邮村的傩,据当地村志记载,已经有500多 石邮村
年的历史,与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其他几个村庄的傩一样,都可以被叫做“乡人傩”,它是由村民们自己演绎的。作为起源,这里的“傩”,古拙,刚劲,仪式的成份大于娱人的成份。古代在宫廷里主持傩祭的官吏叫方相氏,在石邮村主持傩祭的人却是这里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宗教权利的吴姓头人们。古时祭祀,方相氏蒙上熊头,披上熊皮,戴上有“黄金四目”的面具,穿着黑色上衣,系着红裙子,手执戈和盾,率领众多的奴隶在宫廷内驱鬼。石邮村的头人们除了引领傩神小太子到达固定的地点外,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这八位傩神的表演,偶尔,他们也会站出来指出表演中的失误,甚至有严厉的训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