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会急着想快点读完,而且还会同一时间看好几本书。 什么「贪多嚼不烂」,什么「看书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什么「囫囵吞枣」,道理我也都懂,可就是不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把一本书慢条斯理一字一句的读完,一打开一本书就想着要早点看完还有那么多书等着我看呢。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狼吞虎咽一目十行的看了很多的书,与此同时,我为了补看一些自己不喜欢又经常被大家谈论的爆米花电影,还经常使用暴风影音的加速播放功能以两倍甚至三倍的速度把一些电影过完,比如现在非常火的《速度与激情7》的前面几部,几年前我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过完的。 直到后来,我去回想我以前看过的那些书和电影,我发现除了一些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之外,其中大多数我都只是记住了一个书名,对里面的内容什么的则一点印象都没有,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我差不多连一个主角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这还不是最苦恼的,最让我头痛的是,有时候姑娘在看一部我以前看过的电影小说什么的,就会忍不住跟我讨论一二,问我一些剧情相关或者自己理解不透的问题,可是我看到这些问题,大多数情况都是压根都知道她谈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基本上一问三不知,又不好意思说忘了,只能灰溜溜的去百度找答案,不然就忽悠敷衍过去,可以说是狼狈至极。 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以前看的东西多么没有意义,我两天看一本书看似非常节省时间把时间利用得很合理,可事实上这却是最浪费时间最没有效果的一种方式,我们看书虽说不能抱着功利心去得到什么,可是也不能完全就看过就忘到最后一点痕迹也不留下啊,如果真是这样,那直接看百度百科上的故事梗概不是更简单吗? 于是我开始试着放慢一点速度去看书,可是一个习惯了看书只过目不过脑子的人,怎么样做才能学会慢一点看书呢?我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看以前自己看过的、个人比较喜欢的、而现在心里已经没剩多少印象的书。 可能这句话听起来比较别扭,可本来就有很多这个样子的书,当初自己看的时候,完全是为了剧情的发展或者内容的贪多急冲冲把书读完,而从不去思考到底它讲的什么东西,只留下一个看完时自己心情舒畅就觉得这书还不错的初步印象,对自己说以后有机会再重读吧,然后就束之高阁,后面也一直没有再去翻过了。 既然想要把看书的速度慢下来,不单单只是为了看完一本书而去看书,那现在去重看这些书不是正好?而且反正都不是特别记得了,重新看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乐趣呢? 更重要的是,因为之前吸取了一次教训,看这些书的时候在心底就总会提醒自己这次不能够再这样糟蹋时间了,至少要把看过的东西记住个大概吧,于是就会不自觉地不那么心急焦虑地想早点看完了事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是今年年初我在维基百科查王阳明的资料的时候看到的——「「王阳明在二十七岁时读朱熹的《上光宗疏》,读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他开始懊悔以前读书虽然勤奋却无所得,都是因为自己过于贪图读书的速度。」」 当时我就想,二十七岁,正好跟我一样的年纪啊,连王阳明这样的圣贤,也是在这个年纪才察觉出自己看书贪多没效率的问题,那我又为何不可以从现在开始向他学习呢? 虽然我看书不是为了功利性的有所得到什么好处,但是除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之外,也还是有一个小小的心思,那就是想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想要了解更多的想法啊,这样的话,我肯定不能因为贪图看书的速度,连最最最最基本的看过的是什么样的内容都不清楚吧? 谨以此跟题主分享一下,也算是自勉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