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字学家在江圩镇一带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妇女文字,称之女书。其字符结构、读音方面等诸方面都很独特,这在目前世界尚属唯一发现。考古学家、文字学家研究,从女书独特的字符看,有一系列鸟体或鸟体部分构成的,表明文字构成中的鸟图腾文化遗迹;还有一系列字符是勾勒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稻作农业工具和稻米食品组合物的形象构成的。据《辞源》载,“神农氏,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丹雀即朱鸟,“九穗禾”即水稻。1995年湖南考古所女书园
在道县玉蟾岩一带发掘了12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恰好说明了神农生活在永州道县玉蟾岩一带,同时,也充分证明了女书的字符保留着明显的玉蟾岩神农氏族的鸟图腾崇拜和原始稻文化遗迹,从而推论,女书是原始母系社会[1] 的文化,是世界文字最早起源的形态之一,堪称世界文化的瑰宝。当时的女性通过女书作媒介,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女书体现中国劳动妇女的智慧,是中国女性优秀文化的代表。
为保存这上古时代的文化“活化石”,江永县在该地建立了上江圩女书园,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仿明清式建筑,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园内有前厅后院,前厅供游人休闲,后院设女书学堂、综合厅、女红厅、女书书画作品展厅、女书工艺品展销厅。
1982年江永女书进入世界视野以来,它的神秘奇特已吸引了海内外诸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有关江永女书的起源、传承、与汉字甲骨文的关系,与瑶族的关系及其所蕴涵的文化现象等课题,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另外,独特的江永风俗究竟对江永女书的形成有多大的影响?也是专家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江永女书流传地的上江圩一带,古代是民族交融之地,与越风、楚习、巴俗和舜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特殊的汉语土话中古越的“痕迹”有多深?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形成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与神秘江永女书文化的结缘,它就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人类学、妇女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民间文学、考古学的专家、学者们。自1991年在江永召开了“国际女书学术研讨会”以后,江永女书文化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热潮,已出版了相关论著近20种,论文150余篇。然而,这仅仅是起步。专家们说,它的研究价值目前还无法估量。而且,江永女书本身的功能、文学性和艺术性也蕴藏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一种极为纯洁的女性文化,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上都是从未有过的。因此,江永女书这一文化珠宝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