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乌概况

家乡区县: 盐城市滨海县

首乌自古以来就分为赤、白两个品种,赤首乌国内外都有生长,白首乌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在中国的物种。古籍记载,白首乌用于晚唐,盛行于早明,沿用至今。因其有益肝肾、补精血、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中国白首乌的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当地农民种植首乌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曾达3万亩,出产量1.5万吨以上,为全国之最,是中国唯一的首乌之乡。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肉质,圆柱形或近球形,褐色。叶对生,具柄,戟形,长3—8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短硬毛。聚伞花序伞状,腋生,具花10一20余朵,具长的总花梗;花萼裂片5,卵形或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绿色,裂片5,披针形,长约5毫米,向下反折;副花冠淡黄色,肉质,5深裂,裂片刺刀状,内面中问有舌状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蓇葖果单生或双生,披针形,长8一10厘米;种子倒卵形,长约9毫米,顶端有白绢状种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蔓性半灌木,有乳汁。茎被微柔毛。叶对生,心形至广卵形,长、宽3~12cm,下面被微毛。聚伞花序伞房状,有花达30朵,总梗长达10cm;花萼5深裂;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内面被微柔毛;副花冠裂片5.椭圆形,肉质;雄蕊5,花药顶端具1膜片;柱头圆锥形,顶部2裂,骨突果双生。种子顶端有白色绢质毛。
根类圆柱形或长纺锤形,有时切成薄片,直径1.5~3.5cm;表面淡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可成片剥落。质坚硬,断面类白色,粉质。微有香气,味初甜后苦。
首乌分为赤、白两个品种,中国白首乌的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沿海地区古为黄河故道,由黄河夹带的黄土高原沙土冲积而成,海岸又为侵蚀性地域,海、淡水系统壤,海洋性气候昼夜温差很大,生长白首乌得天独厚,适合种植白首乌的土地有20余万亩。当地农民种植首乌历史悠久,是中国唯一的首乌之乡。
白首乌 - 品种

1.耳叶白首乌
耳叶白首乌:根呈长圆柱形、长纺缍形、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长10~20cm,有的可至50cm,直径1~4cm。表面土黄色或淡黄色,残留棕色至棕黑色的栓皮,有明显横长皮孔,有的具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较平坦,类白色,粉性,有鲜黄色成放射状排列孔点,气微,味微甘后苦。
2.隔山白首乌 :根呈长纺缍形或圆柱形,长10~20cm,直径1~4cm。表面土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有栓皮剥落后的疤痕。断面不平坦,灰白色,微带粉性。有黄色放射状排列条纹。
3.戟叶白首乌 :根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长3~7cm,直径1.5~4cm。表面类白色,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断面较平坦,灰白色,粉性。有稀疏黄色放射状排列条纹。

白首乌 - 生长习性及产地

白首乌
生于山地灌丛、山坡林下、、路边、林缘草甸,也见于田间及撩荒地。为山东泰山四大名药之一,主产山东及江苏。据山东省中医界临床经验,认为泰山何首乌对某些虚弱病者的强壮作用,较之蓼科的何首乌为优。
或有栽培,也分布于 科尔沁、阴山、贺兰山。
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也有生长。 产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察布盟、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产量较少。

韩黎雯(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