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

家乡区县: 安徽省庐阳区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先后经历芜湖电机制造学校(原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安徽工程大学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4个学院(部);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1个专业。 
     截止到2015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50万册;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

历史沿革

安徽工程大学的前身,是民国24年西班牙天主教会办的安徽内思高级工校。
抗日战争中停办,民国34年复校。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该校。
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3] 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
1952 年9月,将芜湖市工业职业学校、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机械部分并入,扩建为安徽省芜湖工业职业学校,隶属于省机械工业厅。

1955年,学校更名芜湖电力学校。1961、1962 年,先后将合肥无线电学校、芜湖地区当涂化校1 个班和航校部分学生并入,改属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更名芜湖电机制造学校。
1969年3月,下放给芜湖市主管,改办为东方红电机厂,并附设电机制造学校。
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
1973年7月,改办为芜湖机械学校,仍隶属于省机械工业厅。
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3]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3]
1984年5月19 日,隶属国家标准局的中国标准化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与

安徽机电学院联合办学,统一领导,组织标准化教学和科研活动,承担二年制干部专修科和单科短期培训任务,1985 年始招新生。
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2013年,安工大在江西省进入本科一批招生。
2014年,安工大在安徽省进入本科一批招生。
2015年,安徽工程大学整体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学术研究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6]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省级研究中心4个: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500余篇。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

学术资源

截止到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170万册
学术期刊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318/N),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同时,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续签了收录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部),59个本科专业。
14个学院(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

汪筱筱(2015-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