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

家乡区县: 安徽省相山区

      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师大,坐落于美丽的安徽省淮北市,是安徽省一所具有较长本科办学历史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始建于1974年。
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6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新区2200亩,老校区8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57万册,电子文献折合总量110万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
2009年,学校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并开始积极筹建博士点授予单位。

办学历史

1897年,清代安徽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安庆菱湖,揭开了安徽百年育人的序幕。
1898 年,清朝光绪皇帝谕令改为求是学堂。
1928 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基础上建立。
1946 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时有“于京沪一带,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之誉,创造了近代安徽高等教育的辉煌。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
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1974年,安徽师范大学建立淮北分校。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
1981年获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8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

同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集体”。
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名次。
2009年被团中央确定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 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
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2011年被评为“安徽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2014年起,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化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被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新增金融数学、舞蹈学和表演三个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16个学院,开设68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2018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3门省级课程(含精品、开放性、重点建设课程)。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15人,占任课教师的60.9%,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67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24人。有“双聘”院士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名,“皖江学者”讲席教授3名,省教学名师6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4名,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8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名,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4名,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名,安徽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3个省级教学团队。

科研成果

淮北师范大学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截至2013年,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学研究项目9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32项,省级科研课题574项,被SCI、EI、ISTP检索收录论文12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项。
学术交流

淮北师范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菲律宾及台湾地区16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全国性和全省性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且与其中8所高校(或机构)签有学生课程学习(学分认定)、学生交换、教师短期培训等具体合作项目协议。2008年至2013年,淮北师范大学每年派往国(境)外学习的学生10至20名,另派出约15名教师赴国外参加短期培训或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访学研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学校拥有纸质图书157万册,电子文献折合总量110万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各类教室和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
学术期刊
淮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古籍研究》、《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和报纸。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体育、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科学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和研究简讯。
《安徽文献研究集刊》:主要用于安徽文献学史和文献学具体内容的研究。
《古籍研究》:由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安庆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和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主要刊发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文化传统

校风:敬业、奉献
校训:博学慎思,励志敦行
教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学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
校徽:校徽为两同心圆轮廓,圆环上下部分分别为中英文校名,主色调为蓝色。内圆中为三本叠加的书本轮廓造型。圆形为圆满之意,三书重叠排列,其象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数字“三”,其内涵一则指知识、教育和学术研究,二则表示学校现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由最早的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再到淮北师范大学。校徽主基调采用蓝色,象征理想、科技与发展。

汪筱筱(2015-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