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淝河哺育着万千生灵,据不完全统计,仅西淝河中的水产资源就有几十种之多,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淝河龙虾、大闸蟹和鲤鱼,人称西淝河三绝。
龙虾、大闸蟹的鲜美,我国古代就有人加以评说。唐代诗人唐彦谦就有一首专门写虾的诗:”双箱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玉,封作朱衣侯。”看来这位唐彦谦真是位美食家,他把虾在烹调前后的形态、色泽写得栩栩如生,其观察的细微、形容的贴切,若非经常佐食是断然不可能做到的。不过,这首诗里他还没有把吃虾的味道详尽写出来,在另一首题名为《蟹》的诗里,那就直接把蟹的鲜美和吃蟹的乐趣和盘托出了: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黄酱谍调堪尝。一斗摩开红玉满,双鳌罗出琼酥香。
真是令人眼馋而又嘴馋的了。但是,如果你能领略一下西淝河龙虾和大闸蟹的味道,那位唐彦谦的口感也许就会相形见细。西淝河龙虾幼体颜色呈青色,成虾颜色明显鲜艳,含有比其它地方龙虾较高的钙、铁和胡萝卜素,甲壳明显比其它地方龙虾红。龙虾脂肪含量较低,且脂肪大多数是由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西淝河龙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气味醇香,烹调后壳色鲜红,肉色白嫩,可加工烹制成各式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吃的时候,麻、辣、鲜、美、香、甜、嫩、酥、肥、亮,令人欲罢不能。吃后余味不绝,绕手三日,叫人无法忘记。 从中医的角度看,西淝河龙虾具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等功效,是一种色、香、味、营养俱佳的美味保健食品。
西淝河大闸蟹,个大体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蟹肉丰满,肉质膏腻,十肢矫健。西淝河大闸蟹有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青背,西淝河大闸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西淝河大闸蟹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大闸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便到了捕蟹的最好时机。此时蟹身长足、肉质尤显细腻鲜美。自古以来,西淝河大闸蟹即令无数食客为之倾倒。但当地人吃蟹却往往没有仔细品味的耐心,口味也喜辛辣,佐料之中必加姜、蒜或通红的辣椒,仍保留着楚汉遗风的痕迹。
西淝河鲤鱼同样名闻遐迩。鲤鱼是西淝河最主要的水产品,年产量约40万斤以上。西淝河鲤鱼大都栖身于深水之中,一群群,一片片,在涣涣绿水中移动,这给渔民用拖网捕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来深受消费者欢迎。相传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经常吃西淝河的鲤鱼。有一次,安排差役到西淝河买鲤鱼,差役陡省事,从半道上买来一条,做好的鲤鱼刚一端上桌,欧阳修使用筷子一拨,就识破了。原来,西淝河鲤鱼煮熟以后,肉丝是横向的,纹丝不乱,而其他河中的鲤鱼煮熟以后,纹丝就乱了。
西淝河鲤鱼与妒鱼齐名,是鱼中珍品,故有“春后鲤鱼霜下妒”一之佳句,亦是历史上向皇帝进献的贡品之一。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讲究西淝河鲤鱼的吃法。如今,人类饮食文化日趋精深,鲤鱼的吃法也越来越多,可以烧、炸、拌、炯和做汤等。如鲤鱼炯蛋、清炒鲤鱼、凉拌鲤鱼,都是宴席上的名菜佳肴。鲤鱼炯蛋酥软柔嫩、鲜美可口。清炒鲤鱼用猪肉、葱料配料,白绿分明,味美色佳。若与金针菜混炒,鱼味透入菜,菜味更鲜。鲤鱼烧熟放冷,配以油、酒、糖、姜末凉拌,是佐酒名菜。鲤鱼汤鲜嫩可口,其美无比。用鲤鱼做成丸子或做馅包饺子、制点心等,皆有细嫩鲜美之妙。鲜鲤鱼曝晒的鲤鱼干,盛装密封,色、香、味可经久不变,食前只需用清水稍浸,便可像鲜鲤鱼一样做菜食用。
西淝河之所以盛产鲤鱼、龙虾和大闸蟹,是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有关。西淝河水面辽阔、碧波荡漾,水质清淳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得宜,正是鲤鱼、龙虾和大闸蟹定居生长的理想的水晶宫。豫东千溪万河之水,把中原大地的泥沙和养分源源不断地挟带入西淝河,西淝河的水质因此变得肥沃异常,成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天然繁衍地。经过生物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最终以鲤鱼、龙虾和大闸蟹为西淝河之最。
至今,阚疃仍设有西淝河鲤鱼、龙虾和大闸蟹专买市场,供不应求。龙虾和大闸蟹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