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莲池中学
永仁县莲池中学创建于1993年。20年来,培养毕业生近3000名。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多人,专职教师76人,后勤职工8人。学校占地面积约50亩,位于永仁县城西南两公里处,后倚苍翠欲滴的松树林,前临碧波粼粼的莲花池,与莲池乡政府隔湖相望。依山傍水的莲池中学,是镶嵌在青松林里的一颗明珠,是绽放在碧水池畔的一朵奇葩。清幽宁静的环境、积极进取的氛围,是读书学习、成就梦想的最佳境地。
莲池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理念、领先的师资水平、优异的教学质量享誉全县,多年荣获县级“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今天,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一千余名师生正精诚团结、与时俱进,共同开创着莲池中学美好的未来。
1992年9月,莲池乡政府委托永仁县职业高级中学为莲池乡招收两个班的初中生,从此,莲池中学1班、2班两个班诞生。这之前,莲池乡的学生要上初中,大多数到县城城关中学或其他中学上学,初中生在校率非常低,据95年莲池中学初步统计约为50%左右,也就说莲池乡有一半的孩子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莲池乡民众为孩子上初中难反响大,当时又适逢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划正在逐步实施中。1992年永仁县人民政府批准了莲池乡人民政府《关于创办莲池乡初级中学的请示报告》(见永仁县人民政府[1992]19号文件),当即莲池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筹备建莲池中学。1992年8月,莲池乡人民政府与县教育局协商后,委托永仁县农职业高级中学代招初一年级两个新生班,即莲池中学1班、2班,并全权委托农职业高级中学负责管理。当时招的两个班学生约有100人,教育局分配或调派的教师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数学教师李贵星任1班班主任,语文教师李学德任2班班主任,刘桂兰老师上英语课,其余教学科目由农职业中学教师代上。学生学习、生活与职中学生一起,管理上,遇星期六、星期天李学德、李贵星轮流看护学生,与职中略有区别。
1993年8月,教育局正式委派文学强为莲池中学第一任校长,安排17名专任教师任职,同时招收第二届3个新生班,即3班、4班、5班共156名学生,并收回农职业中学代招的1班、2班两个班的学生,莲池乡初级中学正式成立。1班、2班原班主任不变,罗应和、钱兴勇、韩永林分别任3班、4班、5班班主任。
由于新成立的莲池中学骤然增加156名学生,17名教职工,加上原1班、2班100多名学生,新校舍还在破土建盖中,广大师生还得寄居农职业中学内,莲池中学迎来了最艰苦的岁月。
教室凑合着还能挤在职中,首先面临着吃饭拥挤的问题。原先1班、2班100来名学生就已是改造职中的两间几乎废弃的羊圈房,经翻新、修葺加窗户,喷洒消毒药剂,接通电路后就当厨房。现又增加了156名学生,卫生状况不说,光是打饭的安全管理都有问题。经学校研究后,又与职中协商,在羊圈房的下方斜坡近30米处再次临时搭建了3个窝棚,学生的吃饭才能勉强应付过去。
其次是住宿问题。增加3个班的学生职中显然已经不能承受,学校跟乡政府协商后,由乡政府出面,学生住宿借乡政府旁边的莲池供销社两间地坯瓦顶楼房当学生宿舍,经简单防风雨修缮、卫生处理后,多数学生在楼板上铺地铺就寝。由于莲池供销社长期无资金修缮旧楼房,学生住进去后除受蚊虫光顾,还常受跳蚤、嗅虫侵扰,条件尤其艰苦。学生艰苦,教师的住宿也极艰难,学校租借了莲池税务所的4个小房间给全校17名教职工做临时宿舍,四五个教职工住10平方米的房间,上午、下午放学、下晚自习,要一天三次以上护送学生往返莲池借宿点与农职业中学之间,又要管好几十个学生住一大房间睡觉纪律,天晴时还能应付;遇天阴下雨,路滑泥泞教职工就苦不堪言,教师又要备课、改本,住宿紧张,相互影响,工作、生活尤其艰辛。
到了1994年5月,情况稍有好转。这一年5月,莲池中学新教学楼竣工,学生食堂也接近完工,第一幢学生宿舍(男生院)也在建中。5月中旬,学校申请从农职业中学搬回新校舍获准。学校第一次能挂上“莲池乡初级中学”的牌子,学生在羊圈房里打饭吃、在土坯房板楼上睡觉拥挤的状况得到缓解。
但学校面临的难题不断。250多人搬入新校舍,第二天就要打饭吃,可学校连煮饭的大铁锅都坏了没钱买,校长、总务主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乡政府汇报亟待配备一千多元的厨房设备,但政府回话,建莲池中学乡政府已经负债几十万元,乡长都躲债去了,学校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校长、总务主任只得第二天早上急速到永仁街上赊购两口大铁锅及相关用具,由几名临时工人找一些柴火,才勉强把搬入新校舍的第一餐伙食应付过去。
接下来,饮用水紧张又是一大难题。5个班的师生竟然没有生活用水,师生用水要跑到学校后山300米外农户家挖的简易水井中提,来回学校远不说,只有少数同学能提到浑浊的井水。校领导急忙向乡政府汇报,乡长建议马上打一口大井,但一口大井怎么也得十天半月,校长在万般无奈之下,使用了学校运动场下小莲池坝里的坝塘水。使用前,取样品去县防预站化验,化验结论:虽浑浊,但经简单消刹处理,同意做临时生活饮用水。
校园内,路难行又是一问题。新校舍建在山上,校园内全部地方都由推土机推过,由教学楼通向食堂,运动场的路和四级石台阶还没有修好,适逢雨季,路滑泥泞不算,到吃饭时,学生只得像坐滑梯一样,从教学楼滑向食堂打饭,一身泥水,原先的师生仍记忆犹新。
1994年9月,莲池中学又新招第三届新生班6班、7班、8班,三个班分别由戴德亮、邓和平(后曹彩山)、聂国荣任班主任,同时新进5名教师。至此莲池中学1至8班约有学生350名,教职工22人。人员激增,困难纷至踏来。原先1至5班均住新教学楼教室或实验室,现新增三个新生班级,必须腾挪出三个教室来,男生院虽刚竣工,但乡政府欠建筑老板钱过多,因而老板把男生院大门锁上,望学校逼乡政府付清大部分欠款。一方面,新生已报到注册,另一方面,乡政府又拿不出钱,学校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难,不知所措。
接下来,上厕所又成一大难题。刚开始,新校舍压根没建有厕所,1994年5月,1班班主任李贵星,2班班主任李学德指挥学生在教学楼后面的苏家坟山松林里各挖一个大坑,出20元钱请小工背松树枝去临时搭两个窝棚,将就着在里面大小便。几天后,松毛叶一干,就能看见窝棚里方便的人,男同学可以厚着脸皮,女同学则只好远远地跑到山顶方便。因而,当时上课见学生迟到,师生彼此已是心照不宣,老师也不便追究原因。9月后,学校师生已增加到了370多人,总务处只得请人舂围墙,建一个微型露天厕所,正是秋雨季节,每次只能容纳男女生各二人次上厕所,露天厕所,雨季掺水,常将粪水溅在身上,师生都弄得苦不堪言。
此外,光秃的小莲池坟山上,春冬之季,风砂狂舞,狂风曾经将文学强校长家搭建的油毛毡厨房连根拔起,锅碗瓢盆刮得得满地跑,铁炉子滚到十米开外,广大师生当初的工作、生活艰辛可想而知。但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莲池中学全体教师团结协作、艰苦创业,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认真钻研教学教法,仍一心不忘定要教出好成绩。1995年7月,莲池中学第一届学生1班、2班参加中考,中专就考上7人,平均分、优生率、均居全县全列,当时全县九所中学综合排名第三名。
如今,莲池中学即将迎来20岁的生日,岁月尘迹拂不去第一代莲中师生创业的艰辛足迹,莲池中学已然由初生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孩提,成长为健壮的青年,学校也由先前的21亩占地面积发展为今35亩,由最初设计容纳9个教学班400多学生,到现在发展为容纳莲池、宜就两个乡镇22个教学班1000多学生,教育教学质量也名列全县前茅,这一切无不凝聚着莲池中学从艰苦创业初期到现在无数师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努力成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