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庙会首屈一指
新中国成立后,沔阳各地民间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百子桥民间业余狮舞队更是如鱼得水,发展壮大起来。由本地有武术、会狮舞的李大全、李林贵的传人,传授给20多个青壮年的舞狮技艺,扩大了百子桥民间业余狮舞队,1953、1954、1956年连续三年参加了沔阳县政府文教科在仙桃镇天主堂举办的春节庙会。特别是1956年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全县文艺队伍群芳荟萃,有花鼓戏、汉剧、狮舞、老背少、龙灯、高跷、蚌壳精、彩莲船、莲香舞、武术等文艺团体共300多名演员,表演节目异彩纷呈。
百子桥“一柱香”台狮子的风格独特。由两人配合默契顶人造布毛狮子皮上台,格体小、轻功佳、会涵力、脑筋灵活的李家炳玩头(现年69岁):体格大、力量大、有托力、头脑冷静的李齐山玩尾(现年86岁),与本县绿家湾和芦林湖的台狮子,三台对垒,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对抗赛。百子桥的台狮子特别引人注目,从地上一层穿洞十三层,登上顶端时,舞狮赫然踮起后脚站立(玩尾的人举起玩头的人),举目了望天空,低头环视地上观众,那凛凛雄风,使观众惊奇不已。紧接着那威武雄壮的舞姿,独特新奇的“24亥”惊险动作,熟练自如从容不迫地表演,一个接一个的高难度动作,扣人心弦,使观众目不暇接。
始从飞脚一踢的“打坐撩须”、双脚踏膝的“观音打坐”、精神抖擞的“脚踏山崩”、打个趔趄的“望山喝水”、抱人旋转的“张飞卖肉”、袒臂露胸的“蛤蟆晒肚”、腰弓背驼的“虾子戏水”、扭动腰肢的“鳊鱼游水”、俯身拾物的“蜻蜓点水”、前俯后仰的“燕儿喂食”、胆颤心惊的“狮子剥皮”、快步向前的“圆墙跑马”、东倒西歪的“黄龙脱袍”、弓腿跨步的“出洞归洞”、空中屈身的“偷梁换柱”、四肢匀称的“青狮打睡”、垂足立胸的“关公搭桥”、四脚朝天的“顺风摆柳”、胸似铁扇的“顺蓬施罩”、飞檐走壁的“四脚踏雪”、旋脚转身的“挪脚赶盘”、仰首望天的“犀牛望月”、头身倾倒的“白蛇吐箭”、特别是纵身一跳的“金线吊葫芦”,眨眼功夫把“一柱香”的十三层桌子拉成弯弓一晃。瞬间,台下锣鼓低声紧凑:“静静看、静静看、静看静看静静看!”的乐曲,广大观众提心吊胆地咋舌,为之捏汗,个个交口称赞。百子桥台狮子的高超技艺,轰动了沔阳周边天门、潜江、洪湖、汉川前来观赏的数万观众。
湖北省文化厅、荆州专署文化局的领导以及中央歌舞团的实习生亲临观摩,评价百子桥的台狮子是佼佼者。沔阳县政府文教科授予百子桥民间业余狮舞队“全县第一名”的大锦旗。
荆州会演独占鳌头
百子桥民间业余狮舞队,在沔阳庙会获得第一名后,被挑选出席荆州专署春节文艺会演。于是就从30多名狮舞艺人中挑选了李家海等6人出席。在县文化馆领导徐月波同志的率领下,于1956年正月初九起程,从仙桃坐轮船到沙洋,转乘汽车到荆州城,代表沔阳县民间业余狮舞队,参加了荆州专署在荆州大礼堂、荆州电影院举办的春节文艺会演。全荆州十二个县中只有几个狮舞代表队,经过沔阳县百子桥民间狮舞队与京山、松滋、洪湖、天门的狮舞代表队,三天的地上、台上舞狮表演角逐,只有沔阳百子桥狮舞的动作惊奇、出类拔萃、技艺精湛、独一无二。
会演结束,百子桥民间业余狮舞队,获得了荆州专署一米宽、两米多长的大锦旗。锦旗上款书:奖给沔阳县百子桥民间业余狮舞队,中间书“狮舞超群百子桥 江汉平原一奇葩”,落款书:荆州专署专员饶民太题赠于1956年春节文艺会演。狮舞队李家海、李齐山、李正国等三人获得奖状,李家炳、李家榜、李树青等6人获得“1956年荆州专署春节文艺会演大会纪念章”(铜质的五角星式)。
百子桥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至爱者!
百子桥,“台狮子”的小天地、民间业余狮舞的奇葩之地!
祝愿百子桥狮舞队,将“狮舞”这一民间文化不断传承光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