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人很重视教育,这跟兴宁人生活的环境和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兴宁人本就来自中原,因躲避战乱才来到现在的广东地区。为了能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居乐业,兴宁人练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这也使得兴宁人在教育方面很是重视。80年里就出了45位大学校长,其中五名还是院士。
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当然少不了象征着兴宁文化的兴宁学宫。
兴宁学宫位于兴宁市兴民中学校内,建于明成化年间,古称文庙,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依然存在着清同治年间重修的多处古建筑。并于2007年11月21日正式开启对兴宁学宫的修复工程,2008年12月14日完工。
兴宁学宫中为大成殿,后面是崇文祠,最后是藏经阁。原本放入大成殿内的孔子像现今已搬到大成殿外,殿内还有当年康熙亲笔书写的“万世师表”匾额,可以说是极其具有文化价值的。在崇文祠内祀有孔子的先五代,大成殿前两旁还有东西庑,南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门右为乡贤祠。在门前还有泮池,再往前就是棂星门,宫墙外还有学前塘,这样的设计据相传是源自兴宁地理风水中的“七星伴月”。
在这个到处都弥漫着文化气息的兴宁,兴宁学宫其实不仅仅是兴宁文化的象征,它更是体现了我们兴宁人坚强,不服输的优良品质,是几百年来我们兴宁学子为了梦想毫无畏惧,勇攀高峰的历史见证,亦是我们兴宁人的骄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