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嫁妆

家乡区县: 陕西省宁强县

     

腌菜有什么稀奇?不就是乡间老百姓屋里窑里罐罐里盛的酸菜么?但是能把腌菜吃的这么讲究的,陕西汉中人民首选,可以明确称之为头号冠军。

汉中人爱吃酸,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腿杆打闪闪。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表达了汉中人民对于酸的偏爱,酸深深的住在他们的心里,即使鲍鱼海鲜也无法动摇酸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但是汉中人心里的酸,不是简简单单的醋酸,而是那一捆捆源于大自然腌菜的酸。(小编不由得的怀疑自己也是汉中人,顿顿饭都要酸滋滋地)

在汉中,有句俗语:“嫁妆没腌菜,女儿头难抬”。当地风俗,嫁妆中必须有腌菜。女儿长到十七八岁,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做“嫁妆菜”。其品种越多,女儿显得越光彩。

“腌菜”是陕南巴山地区的特产,味淳色泽亮:凡品尝过的人,无不为其美味叫绝。久有“开坛香十里,尝过永留味”之说。这种菜制作精细,品种较多,像春波浪、椿芽子、茴香菜、春笋等均可制作。因所有菜都不用切,捆把人坛,故又称“把把腌菜”。这种菜不仅是嫁妆必备品,也是招待宾客的佳肴。而嫁妆中最为光彩的是“腌菜酒”和“腌菜茶”。

“腌菜酒”是新婚之夜“闹房”仪式中的必备品。桌上摆出各种腌菜,并配有酒、糖、水果等。新郎新娘坐在一起,闹房的姑娘、小伙子围坐在一圈,边吃边喝,连唱喜歌。吃“腌菜茶”,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早。先将“陪嫁腌菜”摆起,再泡上浓浓的巴山茶,然后请亲友和双方亲属围桌而坐,喝茶品茶。同时,亲友们还要挨次歌唱助兴,如:

“妹子手巧好嫁妆,

什锦腌菜喷喷香;

老汉吃了腰不痛,

小娃吃了不尿床。

妹子贤慧郎勤俭,         

劳动致富建家园。”

奇特的嫁妆---腌菜,也有她美妙的传说:

一年秋天,春香姑娘早早地在园子里栽上青菜,好好的作务,准备给久病的婆婆贮备青菜,让婆婆一年四季有菜吃。冬去春来,青菜叶长得绿旺旺的,叶片大张大张的;春香一片一片地扳下许多,用这样那样的办法,一次一次地试验着,如何能保护好青菜,让它不黄不腐烂?但一次一次的失败了。一次,她发现炒熟了的青菜,因为里边有盐,能放两三天不坏。于是,她又扳了满筐青菜,在河水里洗得干干净净,在太阳下晒个半天,然后用盐抹了,用棕树叶子捆成一把一把的,把它装在坛子里。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她又从坛子里掏出来,嗬,一股香味儿立刻冲入鼻孔。她再撕下一些放在嘴里一嚼,怪好吃的,挺有味儿。她高兴地跳了起来,立即拿了告诉婆婆,婆婆一尝,也喜欢得眼睛眯成了缝儿。第二年青菜长高了,春香把保存在坛子里的咸菜拿出来:用油炒了端给婆婆吃,婆婆高兴地连说:“孝心,孝心……真是一片孝心啊!”

春香做的长咸菜成功后,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都跑来看稀罕,学手艺。从此,做长咸菜的人越来越多了,长咸菜就成了人们最喜欢吃的长存菜。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春香的女儿丽丽长成了大姑娘。春香在她出嫁前,特意精心地给她做了一坛长咸菜做为陪嫁品,让女儿到了婆家,要孝敬婆婆,让婆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青菜。所以青菜,也叫亲菜。

打那以后,大巴山的农产人家出嫁女儿,做父母的都学春香那样,做上一坛长咸菜作陪嫁品。这个乡俗,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TangHuan(2015-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