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男,1961年1月出生于鹤峰县容美镇,土家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农艺师职称。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大平公社农技站、走马区茶技站技术员、县特产局助理农艺师、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其间,曾在浙江农业大学进修茶学2年,下派到邬阳区任过科技副区长。现任鹤峰县茶叶工作局副局长。系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湖北省茶叶会理事,恩施州茶叶学科带头人之一;系第四届县政协委员,县茶叶评审委员会主任,县政府科技专家顾问。
20多年来,他一直在农技推广第一线从事茶叶技术工作,取得丰硕的专业成果。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高新技术调整茶叶传统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主持完成了湖北省科委下达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提高鄂西茶叶品质技术研究”(1990-1995)。本县运用该成果,成功实现全县茶叶产品“红”改“绿”,扭转了东欧剧变后的红茶出口难、产品严重积压的被动局面,促进炒青绿茶、名优绿茶迅速发展,并促使县内红、绿茶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产值提高20%以上,5年累计增加产值1500万元以上。参与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下达的“鹤峰县富硒茶综合开发”项目(1994-1998),该项目共获国家投资1000万元,完成新建富硒名茶加工厂16个,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0亩,首次引进塑料增温大棚栽培技术,新增优质富硒茶产品80万公斤,新增产值4000万元,新增利润1200万元。
参加了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茶树良种引繁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1998-2001),该项目实施后,鹤峰县无性系茶园从1000余亩增加到6000亩,新引进了福鼎大白、白毫早、福云6号等国家级新品种,优化了全县茶叶基地结构。该项目于2002年12月获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张新华为获奖人之一。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等引进和推广上,作为项目第一主持人,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农业厅下达的“名优茶加工技术推广”项目(1991-1995)。该项目实施5年,把全县名优茶产量从几十担提高到近万担,累计增加产值2000余万元,他指导创制成功的“官鼎茶”、“绿林翠峰”、“毫门春”3只名茶,先后20多次在全国、省、州评比中获金奖、特等奖、一等奖。该项目于1996年获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恩施州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了农业部下达的“茶树无性系栽培及机械采茶技术”丰收计划项目(1999-2002)。运用该技术全县新发展的5000多亩无性系茶园投产丰收,全县无性系茶叶产量达到75万公斤,产值达到1125万元。该项目于2002年9月获农业部全国农牧业丰收奖三等奖。参与主持了省农业厅下达的“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项目(2001-2003)。该项目技术推广运用后,全县茶叶农残超标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出口,全县茶叶连续两年增产增收,茶叶产业得到稳定和发展。2003年初,我县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县,同时成为全国首批5个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
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茶叶科技论文20余篇,指导县内4家企业完成有机茶质量认证,共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励5项,其中近三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他多次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湖北特级制茶能手”。2000年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全州茶叶技术推广“十大名人”。同时还多次被县人民政府、县农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12月,其专著《鹤峰茶经》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个人业绩被收录于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专家大辞典》一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