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黄子阶

家乡区县: 湖北省鹤峰县

黄子阶,男,土家族,1934年9月出生于鹤峰县铁炉乡雕堡村。1951年入伍,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3年。在部队历任战士、文书、通讯员,干事,省军区组织处副处长、干部处副处长,县人武部政委、鄂西自治州委常委、鄂西军分区政委。1987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5月广州军区给他记二等功一次,同年12月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学雷锋雷锋标兵等光荣称号。1992年12月退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为寻求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途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七五”期初,把鹤峰县城效区八峰村作为扶贫联系点(也叫军民共建联系点),多次率军分区机关干部和县人武部干部进住八峰村,协助其制定脱贫致富和经济建设规划。首先解决四荒(山荒、水荒、粮荒、钱荒)四难(看病难、上学难、看电影难、交通运输难),经过几年军民共建活动,至1990年,全村人平粮食超千个,人平收入达2900多元。
“八五”期初,他在州委常委议上提出的解决全州461户住岩洞特困户住房问题的议题,获得通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各级人武部门和民兵认真组织落实,捐款、捐物、帮工、修建新房,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使特困户全部迁进了新居。有人激动得流着泪说:“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解放军好!”通过试点与总结,结合人武工作特点推出了“131”(即1 个干部带3个民兵帮助扶持1个贫困户),活动扶贫新举措,为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新路。首先在人武系统开展起来,逐步扩展到全体党政机关,覆盖全社会。得到了省、中央的肯定。
1987年,鹤峰县中营区被州军分区定为扶贫点后,他先后带领机关干部90多人次1100多天吃住在扶贫点上,并带头包户,接济特困户子女读书。为在这块高寒地区打消群众心头疑虑,推广科学种田,1998年3月,他与自己承包的贫困户贺佑阶签订协议,主要内容有2条,一是贺佑阶家当年须采用地膜覆盖新技术种植2亩良种玉米“恩单二号”;第二条是如果种植失败造成损失由黄负责赔偿。吃了这样的定心丸,贺佑阶才大胆试种。秋收时,经验收,亩产达到408.5公斤,比传统种植每亩增产49公斤,增产率为14%。自此,科学种田逐步普及。在他贴心贴意的指导下,至1990年,中营区已有53%的贫困户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0年10月,州委发出《关于开展向黄子阶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州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学习黄子阶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他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立党为公、勤政廉洁、坚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可贵品质。他先后3次出席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并介绍经验,3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

孙艺芳(2015-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