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伦美,字蕴斋,男,土家族,1918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于鹤峰县走马镇白果村,曾就读于恩施清江中学、湖北省立联中。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广西桂林六分校十七期学习军事艺术。因不能忍受教官鞭笞,愤然出走,回到家乡。
返乡后在白果小学任教师6年,又在国民政府白果乡任经济股长2年,参加过三青团、国民党青年会青年党,并任青年党鹤峰县党部总务股长。解放后被判刑4年,送沙洋农场改造。因立功提前释放回乡,先后被安排到鹤峰县建筑公司、鹤峰陶瓷厂、太平区机械厂劳动,均因历史问题被除名。
龚伦美热爱传统文化,痴迷民间艺术,多才多艺,少年时在铁炉乡三望坡读书时,一年端阳节,家家大门上插艾蒿、菖蒲,时逢天干,农民舞草龙求雨,先生触景生情,兴趣盎然的把学生叫到一起对对子,出句是“门前悬艾虎”,龚随口答出“野外玩草龙”。
龚伦美命运多舛,他60岁左右时,家庭连遭不幸,四个儿子及老伴先后离世,他自己在当时开展的“治山、治水、治田”运动中左手致残,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又因历史问题被判刑。但他仍然不泯生活信心,生产劳动之余,潜心作诗、绘画、雕塑和扣狮子。
1996年将积累的诗词选了一部分印刷出版,起名为《蕴斋啼笑》,他为命运而哭,为老有所乐而笑。选余部分也于1998年整理成册为《蕴斋啼笑》下集。此外还编写了集子《满天星》,内既有趣闻轶事,也有对诗词曲韵及平仄格律的研究等。这三本集子加上原稿剪贴及文史资料,称得上手稿盈尺。
他在清江中学读书时,美术教师胡涤非教他们剪贴、木工,铁板钻花、油彩画、石膏塑像、野外写生等基础知识,他被引入艺术的大门,在晚年孤寡的生活中,他按胡先生所教的方法追求木本水源的艺术真理一一探索实践,他的书画雕塑作品,参加1991年全县首届书画展,荣获根雕二等奖,画三等奖,根雕作品还入《鹤峰县志》,1995年鹤峰老年书画协会编辑出版的《鹤峰老年书画作品选集》中收录了他的作品。他塑的大肚弥勒佛坐像,制作的罗汉脸壳,扣的狮子,在鹤峰可称一绝。
他曾是鹤峰县第一个工业企业的技师。1941年鹤峰县长蔡蕴出巡各乡,来到白果看到龚伦美送给同事们的画幅,很是赏识,时至当时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要建设新湖北创办纺织工业大力,培训技术人才,蔡蕴便送龚伦美到省里(恩施)学习纺织技术,学习毕业回到鹤峰后,与县大队长徐云谷共同创办民生工厂,他自绘图纸,自制了一部三十二个绽子的七七纺纱机,成功的纺出三十二根纱,受到各方好评,为抗战时期解决急需物资开辟了门路,除经营纺纱,织布,打织袜子外,还进行了铁木加工,制竹伞,养鸭,制皮蛋等9个项目,不幸的是后来被彭春荣(绰号彭叫驴子)部抢光,民生工厂从此夭折。作为鹤峰第一个现代工业企业的第一个技师,他撰写了《鹤峰民生工厂始末》,先后被收录进《鹤峰县志》、《鹤峰工业志》、《鹤峰文史资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