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借书不要太过功利,不要以为只有跟考试相关的书籍才值得一看。学校的图书馆里被借次数最多的好像全是英语四、六级或者考研方面的书,而其余的那些跟考试不那么相关的书则很少有人问津,哪怕就是《现代化的陷阱》这种曾经非常畅销而且很有思想深度的书籍也难免被打入冷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同学他们掌握的专业和你不一样,这都是可以去了解的。
大致说来,每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有三条可供选择的路:仕途,商界,学术。大学生已不是初高中的少年,该早早确定自己该何去何从,早点定下目标和方向就比别人成功的几率大一步。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要像无头苍蝇,要找准一个领域。深入钻研,这样三四年下来你找工作将更胜一筹。
如果你的专业不好或者自己不喜欢,没有丝毫必要因此而悲观,因为你完全可以跑来专业在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功。学这个将来不一定就从事这个。
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更加会明白,大学排行榜其实跟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并没有多少关联。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是英雄就够了。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读书时,学习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后来经常说:“我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既然我都能够创业成功,那么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2001年的“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知名公司就对名校学生敲响了警钟。该年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招聘条件上就打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启事,公司北京代表处吴沁玫的理由是:“公司曾经用过北大清华的学生,都不成功。”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所在大学不出名而感到不幸。北大、清华学生混不好照样是没用的。
名牌大学毕业生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大学期间并没有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多学些东西,但是非常自以为是,找工作的时候漫天要价,到了工作岗位以后态度孤傲,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团队,对公司和同事非常挑剔,稍有不顺就辞职走人……这些方面是重点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应该注意的。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
要想知道自己这个专业真正需要学的是哪些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就算你还不是毕业生,也可以经常性地看看www.51job.com、www.jobsdb.com等人才网上的信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