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名人

家乡区县: 泰州市姜堰区

郑板桥   (1693年11月22日-1765年),“扬州八怪”之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代著名画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乾隆时中进士,任潍县县令,书画史。古属扬州,今属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人,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施耐庵   (约1296~137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彦端,字耐庵,兴化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兴化一带社会动乱,施耐庵迁居浙江杭州等地。社会安定以后,回到兴化,不久迁至白驹,死后葬于施家桥。白驹施氏后裔奉施耐庵为一世祖,建有施氏宗饲。施耐庵结合自身的体验,对广为流传的水浒故事进行加工,著成《水浒传》这部古典文学名著。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泰州,生于北京。梅兰芳8岁学戏,10岁时第一次登台,20岁时被上海各界称为“伶界大王”。自民国4年(1915年)开始,梅兰芳对京剧表现当代题材作了大胆探索,排演时装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揭露官场黑暗,为妇女的悲惨命运鸣不平。对传统节目也精心加工整理,排演了《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打渔杀家》等。梅兰芳突破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乃至刀马旦的技巧融合运用,除继承传统唱腔外,还编制独具个性的新腔。他的演唱咬字清晰,音色朗润,唱腔婉转妩媚,流畅甜美。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梅兰芳还曾与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切磋交流,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是将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生平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以及自述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等。    柳敬亭   柳敬亭(1587~约1670)   本姓曹,名逢春(一作遇春),明末清初泰州人,后变姓柳,号敬亭。柳敬事精研说书技艺,受教于云间(今上海松江)儒生莫后光,技艺大进,几达“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的境界,曾在宁南侯左良玉军中为幕僚,南明王朝覆亡后,重操说书旧业。由于亲历破国失家的变故,说书更加感人。且为人慷慨有大节,明末清初的名士多与他有交往。所说书目有《水浒》、《隋唐》、《三国》、《岳传》等,为扬州评话创始人之一。    王 艮   王艮(1483~1541)   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原名银,王守仁为之改名艮,字汝止,号心斋。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省东台市)人。王艮出身灶户,幼年家贫辍学,18岁后经商致富,24岁慨然有任道之志。从此发奋学习儒家经典,常闭门静思,默坐体会,以自己解悟诠解经典,以经典注释自己解悟。后拜王守仁为师,成为王门弟子中之佼佼者。嘉靖四年(1525年)以后,先后会讲广德复初书院、泰州安定书院、金陵新泉书院等处。王守仁病逝后,王良定居泰州安丰,开门授徒,阐发以尊身立本为内涵的“格物说”,与具有社会改良思想的“王道论”,逐渐形成为泰州学派。王艮有门人收辑的《心斋全集》6卷传世。   张士诚   张士诚(1321~1367)   泰州白驹场(今属大丰市)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贩盐为生。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因不堪官役富豪欺压,与弟士德、士信等18人揭竿而起。次年正月,在高邮称诚王,立国号大周,建元天佑。至正十六年三月,定都平江,改称周王。至正二十三年九月,自称吴王,以至正二十三年为吴王元年。张士诚势力最盛时,南至浙江绍兴,北抵山东济宁,西到安徽汝州,东临大海之滨。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送应天,后自缢而死。    吕岱   吕岱(161~256)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原为东汉郡县官吏,后为孙吴所用。自建安二十年(215年)春,历任庐陵太守、交州刺史、安南将军、广州刺史、镇南将军。孙权去世后,孙亮即位,吕岱官至大司马。太平元年(256年)病逝于武昌任所,享年95岁。吕岱胸襟宽广,勤于国事,一生廉洁奉公,去世时素棺俭葬,被传为美谈。    胡瑗   (993-1059年),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世居陕西路安定堡。据宋嘉泰《吴兴志》,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六月,湖州州学建成,知州事滕宗谅“ 延安定胡瑗主学,四方之士云集受业”。学者称安定先生。胡瑗官至太常博士,讲“明体达用”之学,设“经义”、“治事”两斋以授徒,严立学规,以身示范,曾先后应名臣范仲淹、滕宗谅之聘在苏、湖两州讲学,生徒以千百计。安定先生在湖州执教时间长达12年,学风纯正,影响深远。范仲淹曾以《荐胡瑗充学官疏》上奏,后朝廷明令以胡瑗教授方法为“太学法”,后世称为“湖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安定先生逝世后,择葬于湖州南郊金盖山(何山)之麓。    张怀瓘   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活动于开元(713-714)间,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著有《书议》、《书断》、《书估》、《评书药石论》等,为书学理论重要著作。南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手迹无存。 摘抄的:参考百度百科。

yl1992(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