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麦克风生产技术人才实现了从“学徒”到“师傅”的角色转换,是恩平人坚持走求实创新之路的一大成果。1984年,恩平市办起了第一家以生产麦克风为主的企业--江门市精艺通信器材厂。当时,麦克风这个名词在恩平人中还没有什么概念,研究麦克风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但这并没有使恩平人气妥,为了培养麦克风生产技术人才,他们瞄准了日本、台湾等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花钱买回产品样机进行学习研究。同时,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名牌老厂拜师学艺。几年的“学徒”生涯,终于使我市麦克风技术人员青出于蓝,现在全市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3万多从业人员中,技术工人占了七成以上;各企业的管理人员,10多年前90%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的,如今90%以上是“土师傅”,而且过去的“师傅”现在也经常跑到恩平与我市的技术人员交流,当起了恩平人的“学徒”。
坚持走求实创新的发展之路,也令恩平市麦克风生产配件从依靠“洋货”到全面“国产化”,使麦克风产品从面向国内销售到迈出“国门”。1984年江门市精艺通信器材厂投产后,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走的是从国外引进配件进行组装的发展路子,赚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面对这样一种处处受制于人的局面,恩平人以求实的态度提出了“主要配件国产化”的努力方向,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个体私营业主上马生产麦克风配件,专门为江门市精艺通信器材厂和恩平电声仪器有限公司两家国营大厂配套。这样,大批以生产麦克风配件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发展到100多家,麦克风生产所需的零件都可在恩平中心城区10公里范围内配齐。在销售方面,恩平市麦克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销售只局限于省内、国内。面对现状,恩平市委、市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利用各类展销会的机遇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为企业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引导企业大胆参与国际竞争。这样,恩平麦克风产品便逐步打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出口量逐年增加,去年全市麦克风产业出口创汇达4000多万美元。其中,出口大户主要有双艺电子、恒达电子、莱茵电子、曼圣电子、华达电业等,产品主要销往港澳、东南亚、中东、欧美及俄罗斯市场。
坚持走求实创新之路,更使恩平市麦克风生产实现了从“仿牌子”到“创品牌”的飞跃。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江门市精艺通信器材厂和恩平电声仪器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由于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不可避免地由强到衰,最后解体。两家企业一些眼光独到的骨干看准了电声产品特别是麦克风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纷纷通过合作、股份或独资等形式,开办起生产麦克风产品的企业。然而,由于他们都是靠自有资金办企业,搞了基建,已无资金投入搞科研,只能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地干,生产的往往是“大路货”,靠数量来赚取微薄的利润,一些企业甚至走仿牌子、傍名牌的路子,处处受制于人,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现实使恩平人头脑清醒认识到,要在市场上立于一败之地,就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为此,多年来,恩平市麦克风企业主围绕“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的目标,舍得花钱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出企业的灵魂。2004年底,全市已有17家企业取得了ISO系列认证,23家企业取得“三C”认证,20多家企业申请取得了130多项专利,81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其中,双艺电子的“Rider”商标获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Rider”系列麦克风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三鹰电子厂的“三鹰牌”传声器被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认定为“中国电子行业知名品牌”、“中国麦克风品质信誉第一品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